桐城市黄甲镇立足镇情,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大文章,谋划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用活人才、资源等要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着力深入学习,强化思想理论武装。镇村干部集体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注重引导镇村干部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革命力量,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提高镇村干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分工点长带领群众一起学。发动镇村干部通过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解读党的新思想、各项好政策,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着力储备后备人才,打造过硬基层队伍。建立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干部,为每村选拔两名以上后备干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培训,村“两委”专人领教一名后备干部,书记、主任加强指导,锻炼服务群众能力。转发、宣传《至桐城市在外流动党员和优秀人才的一封信》,摸清在外人才底数,诚邀他们回村任职、回乡发展。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吸引有干劲、有致富能力,愿意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人才进入村级班子,确保高质量完成2021年黄甲镇村“两委”换届工作任务。
着力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摸清镇域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坚持主导绿色产业不动摇,大力挖掘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种养殖业。黄甲镇三新村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香菇种植大棚,一期二期出租给农户,村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三新香菇获国家地理认证商标。盘活利用闲置资产。黄铺村整合村级闲置集体资产,打造标准化茶厂厂房和茶业冷库,通过发包罗湾集体茶园和小岛林场茶园等村集体资源,村集体增收7万元。村企联合创办企业。石窑村以75亩集体林地入股双创白茶公司,约定项目建设前3年,按保底价每亩50元的年标准向村集体分红;从第4年开始,除保底分红外,拿出年销售额的1%,按入股林地份额进行附加分红。
着力搭建平台,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依托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镇村为民服务中心,深化村--包片--联防长--农户四级管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镇村基层党员干部为骨干,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法律宣传、政策宣传队伍等,加大镇村“全科网格员”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各村按时按需开展“村民说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镇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在法治框架内合理、合法地维护权益。继续在各村扩大“积分制”试点,积极强化“积分制”带来的群众积极效应,引导“积分制”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务管理、村级活动等方面的拓展应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稳步推进,镇党委积极争取为首批试点镇,黄甲镇石窑村率先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通过政策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信用户评选。(项金鹏撰稿 中共桐城市委组织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