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志林,家住太湖县寺前镇桥冲村上屋组,今年49岁,201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一名脱贫户。我父亲已有80多岁,我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
我和我妻子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2009年,为了照顾孩子读书,我们回到了太湖县老家,开始做生猪养殖行业。但这一年我出了一场车祸,左手残疾,全家人无心打理养猪场,导致猪场亏损高达18万元。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家庭经济状况都没有缓过来。2014年,我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该留在家乡争做表率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不曾想自己先戴上了贫困的“帽子”。为了偿还债务,我和我妻子做了很多工作,在外地工厂里夜以继日地干活,什么挣钱就做什么,只想尽快还清债务,摘掉贫困的“帽子”。2018年,我们夫妻俩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我们决定回家乡从事家禽养殖行业。
在我老家的后山有一片山林,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经过深思熟虑后,我选择发展土鸡养殖,虽然项目好,但缺少资金,项目发展不起来。就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党组织向我伸出了援手。
村“两委”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家的特殊情况,在得知我的缺少资金后,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主动找到我,同我一起探讨产业发展计划,最终决定入股10万元扶贫资金到我成立的双林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我的养鸡事业。有了村里的支持加上多年打工的积蓄,我又一次开始了养殖生涯。
通过不断地学习,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我的养鸡场规模最大的时候大约有2600羽成品鸡,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另外鸡蛋的销售额约2万元。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我明白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村党组织帮我联系相关企业,成功解决了鸡苗供应的问题和成鸡、鸡蛋销售渠道,让我能够专心经营鸡场。
感谢组织的关怀,作为共产党人,我倍加珍惜。两年来,在与村集体收益分红的同时,我每年付给贫困户土地租金8000元,同时吸纳8户贫困户在鸡场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超过5000元。我深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帮助过我的邻里乡亲,要对得起大家的帮助,要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身份。(周志林口述,汪子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