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建国,住在怀宁县金拱镇七里社区,家里还有妻子和一名正在读高中的女儿。二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我遭遇了意外,失去了右臂,成为一名重度残疾人,对我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我的妻子又是重度精神疾病并患有多重慢性病,常年卧床吃药,没有劳动能力;女儿上学读书、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和医药费,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我必须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负担起家庭的重担,利用微薄的收入,尽力照顾好病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2014年,我被评上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专门为我建立了扶贫档案,借助一些扶贫政策,我参与了一些养殖产业,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生活开始渐渐有了起色。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2018年春天的时候,社区派了一位扶贫专干专门来我家了解情况,当时的我还因为互不认识感到很拘谨,只能尴尬地笑着。他边翻看我们家的扶贫档案,边询问我生活工作的一些详细情况,我一一向他说明。在目送他离开的背影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会是我幸福的人生的又一个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专干跟我的接触越来越多,经常隔三差五来我家了解情况,我也逐渐与他熟悉了起来,话多了起来。我告诉他,尽管我失去了右臂,但是我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尽可能多的酬劳,改善家里的条件,为女儿树立榜样。他非常理解和支持我,在随后的日子里,每每有扶贫相关的优惠政策,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我。通过他的帮助,我争取到了金融扶贫的“三年免息”政策,成功贷款5万元,并与怀宁县双兴生态农业公司签订入股协议,合作养殖生猪。大大增加了家庭收入。另外,由于身患残疾,找工作处处碰壁,他建议我索性就不找工作了,自己干。刚开始,我靠着一只手把地里全种上蔬菜,成熟了一部分留下来自家吃,吃不了的拿去卖;到后来去到别的乡镇大量采购蔬菜苗回来卖;还把家门前的桃树、桔子树、柚子树等果树打理好了卖水果。镇里开发了公益性岗位护路员工作,在扶贫专干的大力推荐下,经社区两委研究决定,我开始承担社区护路员工作,靠着这项工作每年又能增收达6000元。就这样,靠着扶贫政策的支持,扶贫专干的帮扶,我这样一名重度残疾人,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我的女儿如今也在某重点师范大学努力攻读学位。
我深知,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有党建引领扶贫的好政策,因此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也想为党和人民贡献一些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年疫情肆虐的时候,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请战到路口值守,上门发放消毒液、宣传单等,积极配合社区做好联防联控。平日里,在社区我也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性的活动。
脱贫致富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幸福生活要靠努力奋斗。“等、靠、要”思想坚决要不得,有了好的政策,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在镇党委政府和社区两委的帮助下,我将满怀信心不动摇,坚定决心不松劲,保持恒心不懈怠,自力更生,负重前行,靠自己的双手继续稳步走在奔向幸福的小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