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从“抓而无力”到“破题开局”,近年来,大观区夯实组织基础,出台《大观区村、社区干部正向激励十条措施》,推出“待遇保障+政治激励+培育表彰+关心关爱”激励套餐,打通村(社区)干部上升通道,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2020年公开招考10名村级后备干部,“群雁齐飞”,形成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三级联动,把好乡村振兴“方向盘”。大观区明确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主体责任,优化扶持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党最基本的“细胞”,重点打造农村红领工作站,建成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站长的红领工作站17个,围绕创品牌、抓督导,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整体水平。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制定《大观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农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履职、退出机制,开展2020年度“十佳村、社区带头人”评选活动,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
筑牢组织基础,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大观区聚焦巩固攻坚,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建立“区级主导、乡(镇)主抓、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体系,出台大观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长效机制,推进落实“四个一”整顿制度化,确定包保县干,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严格执行“一村一策”,一年内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成整顿任务,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50%以上。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振兴“助推器”。大观区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约瓶颈,组建项目库,上级扶持一批,区乡指导一批,形成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确定海口镇河港社区为2020年度中央扶持村项目,依托环境优势,深入发掘农业生产发展潜能,发展“农业+旅游”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产业升级渠道,2020年河港社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强势迈入经济强村行列。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优势,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发掘各村发展潜能,盘活低效的各类资源,采取入股、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十里铺乡五里村将村集体的厂房、楼宇等资产出租,盘活资源,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十里铺乡茅岭村入驻的混凝土企业按村投资总量的7%缴纳租金,每5年按年租金3%递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