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精准聚焦村干部队伍、乡土人才队伍、驻村干部队伍这三支“关键队伍”,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打造“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生力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锻造基层“主心骨”,建强堪当重任的村级干部队伍。实施“头雁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一线干部队伍。拓宽视野“选”,优化队伍结构。突破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广开贤路。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优秀党员中选拔储备后备力量。持续深化“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优秀年轻人才回村任职。2024年以来,全县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456名。精准滴灌“育”,提升履职本领。构建“县级示范训、乡镇常态训、村级实践训”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县里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示范班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主题,组织村干部赴浙江安吉及周边县区开展沉浸式学习,帮助村干部开阔思路、提升格局。宽严相济“管”,激发干事活力。全面推行村干部调整县级联审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注重关心关爱,落实养老保险、定期体检、困难帮扶等保障措施,为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拓宽晋升渠道。今年,2名优秀村干部被招录为乡镇公务员,让村干部干有奔头、干有劲头。
打造振兴“新引擎”,壮大活力迸发的乡土人才队伍。牢固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摒弃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定式,将目光聚焦在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身上,打造一支活力奔涌的乡土人才“蓄水池”。全域摸排“识”。组织县乡村三级力量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普查。重点在种植养殖能手、乡村工匠、技艺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电商达人、乡村治理能人、民间文化艺人等七大类群体中发现人才。建立“怀宁县乡土人才信息库”,入库乡土人才2300余名。搭建平台“聚”。 打造“怀宁蓝莓产业人才服务中心”“怀宁贡糕非遗传承工坊”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土人才聚集平台。开展“百个专家团队下基层”活动,组织对接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一线,为乡村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帮”。整合职业学校、科技特派员等资源,为乡土人才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提升其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品牌塑造等现代能力。大力选树表彰“怀宁工匠”“创业之星”等先进典型,营造尊重乡土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用好驻村“生力军”,锻造实干担当的驻村干部队伍。将驻村干部视为乡村振兴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尖兵”,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精准选派“派”,确保人岗相适。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有培养潜力的干部驻村。2024年以来,从县直单位遴选出80名选派干部,分赴37个帮扶村开展驻村工作。压实责任“管”。制定《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勤纪律、重大事项报告等要求。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的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走访调研、请销假等制度。倾情关爱“用”,激励实干作为。坚持“干部在一线锻炼、实绩在一线检验、使用在一线考虑”的导向。全面落实驻村干部各项生活保障政策,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对在乡村振兴一线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驻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2024年以来,3名选派干部荣获省级荣誉,17名选派干部任期考核优秀,20名选派干部得到晋升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