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怀宁县石牌镇各村(社区)的农家小院、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气氛热烈,村民们搬出自家的板凳,围坐畅谈——这便是石牌镇党委、镇政府精心打造的基层治理新载体:“乡村夜话”。这方别开生面的平台,以月光和灯火为背景,为石牌乡村注入一股党群合力破解难题、携手奔赴未来的强劲新风。平台聚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主题,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渐入人心。
围坐夜话,“人情债”成为热议焦点。“以前办一场喜酒,讲排场、比阔气,一场下来花掉好几万,还欠下‘人情债’,好几年都还不清!”在彭星村的一场夜话中,村民老陈的感慨引发了现场不少人的共鸣。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沉重人情负担,已成为许多村民的切肤之痛,甚至有“人情债滚成了雪球”的说法。
正是基于这些痛点,石牌镇党委、镇政府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夜话”的重点议题。镇村干部下沉一线,组织党员、村民围坐在一起,用拉家常的方式,共同剖析大操大办的危害,畅谈简办新办的好处,合议如何让“人情味”回归淳朴本质,不再被“人情债”绑架。
凝聚共识,“三个办”成新风尚。“喜事新办”树榜样。倡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家庭简约仪式等新形式,鼓励以献花、发电子请柬等文明方式代替广发请柬、大摆宴席、高额彩礼和丰厚陪嫁。倡导亲朋好友间真诚祝福,摒弃过度物质攀比;“丧事简办”显真情。引导厚养薄葬理念,缩短丧期,简化程序,提倡佩戴白花、黑纱,文明节俭送别逝者。鼓励通过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络追思等环保、庄重的方式表达哀思,抵制大搞排场、大摆宴席、撒纸钱放鞭炮等陈规陋习;“余事不办”减负担。针对升学宴、乔迁宴、满月宴、生日宴等各种“无事酒”,明确提出“余事不办”。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盲目跟风、巧立名目操办的行为,避免人情泛滥,将节省下来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党员带头,制度落地惠民生。乡村夜话不仅说透道理,更重在落实。石牌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倡“党员户带头执行,公职人员率先垂范”。“以前碍于面子,随礼水涨船高,现在村里有了标准,党员干部带头不办‘无事酒’,我们的负担轻松多了!”不少村民在夜话中为这一导向点赞。同时,各村(社区)也在夜话中充分听取民意,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喜事操办的具体标准和流程,使“三办”要求有章可循。
通过本轮“乡村夜话”的密集宣传和深度沟通,石牌镇将收集到的移风易俗相关意见建议整理完善,形成经验报告,另外,多个村(社区)自发形成简办新办倡议书。一些近期有婚丧安排的村民已明确表示将践行新办简办理念。村(社区)也表示将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对简办家庭在场地提供、宣传引导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文明新风润心田,和美乡村展新颜。石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夜话’就是要在轻松氛围中解民忧、汇民智、育新风。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是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遏制铺张浪费、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我们将持续发挥这一平台作用,让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成为石牌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风景。”
灯光摇曳,话语声声。石牌镇的“乡村夜话”,正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吹散陈规陋习的阴霾,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一个“减负”后的石牌,其振兴图景必将更加和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