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线,扎实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村夜话”活动,搭建党群干群面对面沟通、心连心商议的平台,依托双向互动机制,切实提升乡村干部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推动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完善“三种机制”,搭建干群“连心桥”。建立规范引领机制。由县委统筹领导、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各乡镇党委积极落实,全面开展“乡村夜话”活动,联系乡镇的县领导每月到联系乡镇开展一次夜话活动,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与乡村干部、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征求意见建议。建立交办核查机制。按照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原则,形成问题办理、反馈、考核的完整闭环,对夜话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台账,填写事项交办单,县委组织部以工作交办单的形式通知相关单位限期办理,同时通过明察暗访、实地核查等形式,全面评估问题办理情况,将问题办理情况纳入“效能之星”、年度考核等指标体系当中,倒逼相关部门提升问题办理质效。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根据夜话主题需要,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参会,针对反馈问题覆盖面广、解决难度较大的特点,联合多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推动,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会后“盯着”解决。
建立“三项清单”,解决民生“关切事”。建议责任清单。由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动进行问题查摆、锻长补短、梳理举措、对症解题,县领导主动下沉一线参与“乡村夜话”活动,现场进行规划指导、思路探讨、问题分析和症结化解,通过听心声、解难题、话发展,找准找实“乡村夜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关切问题,切实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建立问题清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在一线发现问题,利用晚饭后空间时间,将夜话开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屋场广场和农户家中,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诉求,不绕弯子、不避矛盾,全方位查找问题,延伸社情民意收集触角,形成条目式问题台账。建立落实清单。将收集的问题建议进行整理汇总,规定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重点整改推进,对合理的建议及时消化吸收,做到会上听得见声音、会后看得见成效,全面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和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做到条目清晰、有据可查。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现场办公会暨“乡村夜话”座谈会4次,收集问题46项、解决33项。采纳群众合理化建议418条,累计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城建、物业等问题381个。
做实“三个融合”,跑出治理“加速度”。与实践锻炼融合。坚持把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项目建设一线作为干部“蹲苗壮苗”的“练兵场”,引导干部将乡村夜话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产业振兴、完善乡村治理等内容深度融合,引导干部在一线探索新经验、学习新方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一线调研融合。充分发挥“乡村夜话”直达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将“乡村夜话”作为领导干部抓宣传、调研下基层的重要抓手,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广泛开展“微宣讲”“板凳课堂”等活动,通过把领导干部的办公地点设在项目现场、群众家门口,进一步强化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850余场,参与群众5.5万余人次。与乡村发展融合。将乡村夜话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结合,根据乡村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聚力谋划发展,征集促进发展“金点子”,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蓝莓、蔬菜等特色产业,不断擦亮怀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入快车道,努力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实施产业项目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