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黛,桃园绽绿,树木葱茏,河水淙淙,村道整洁,果蔬飘香……近日,走进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安徽省怀宁县雷埠乡,一幅美丽的山乡画卷展现眼前。
近年来,雷埠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和美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念好“山字经”,吃上“生态饭”
雷埠乡山多地少,属山区乡镇。然而,这片山地间盛产着优质的茶叶、香甜的草莓、可口的柑橘……丰富多样的土特产不胜枚举。近年来,雷埠乡围绕“山”字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把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成为群众增收、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平整土地、栽种桃苗、增施有机肥……连日来,雷埠乡曙光村10多名村民正在迎庆桃基地忙碌。村民韩改琴边给桃苗施肥边说:“我有空就来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有万把块钱收入。”和韩改琴一样,当地有10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
“这片地有200余亩,以前都是荒山地,2021年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植迎庆桃。预计亩产能达到3000斤,产值约200万元,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曙光村村干部韩纪明介绍。
在郝山村另一个迎庆桃基地,村民们正在学习果树修枝、追肥、打药、病虫害防治等田管技术。专业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有效推动了当地迎庆桃产业高速发展。“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村民郝水娥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笑呵呵地说道。
“我们依托蓝天厚土的润泽,念好‘山字经’,通过大力发展果蔬绿色产业,将山高坡陡的劣势变优势,让广大群众依靠‘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吃上‘生态饭’,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雷埠乡党委书记汪来胜说。
唱好“文旅戏”,端上“金饭碗”
初春时节,在雷埠乡郝山村一片占地近200亩的水杉林,阳光从枝叶投射下来,林地宛若童话世界,美轮美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几十名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片水杉林是我们村80年代初种植的,总共有近2000棵,村民们都自觉保护。”郝山村村干部郝子建说。
近年来,雷埠乡念好“文旅经”,唱好“文旅戏”,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游”,实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让群众端上了旅游致富的“金饭碗”。
在雷埠乡杨湖湿地,美丽的小天鹅和成群的野鸭在水中嬉戏,水中的它们仿佛非常满意这里的环境,时而悠然自得地高昂脖子四处游弋,时而把头埋进水里互相嬉戏,给杨湖湿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最多时有2000多只小天鹅。”当地村民说。
湖面上小天鹅在游弋,远处的水域,黑色的野鸭子也在嬉戏。远处,几十名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噼里啪啦,对准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雷埠乡杨湖面积近500亩,当地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随着杨湖鱼虾等水生生物增多,为野生鸟类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3年,村民郝结兵回乡看中了家乡独特的旅游资源,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承包500亩山场,着手农庄建设,他的农庄设置了多个景点,并分设餐饮区、露营区、野炊区、婚庆区、采摘区等,游客可自行采摘有机果蔬,品尝“农家菜”,垂钓“生态鱼”。和郝结兵一样,在雷埠乡,村民发展“农家乐”10多家,上千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走上了“致富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文旅发展的财富。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引进新业态,推动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态势,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雷埠乡乡长曹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