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紧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以“沉浸式课堂”学习模式为抓手,探索打造“实地课堂”“情景课堂”“实践课堂”,在“入脑入心”上出实招,在“走深走实”上见实效,不断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整合资源,打造“实地课堂”。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原则,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构建以六尺巷社区治理学院为培训主体、六尺巷和桐城市党群服务中心为教学基地、各基层党组织实践场所为现场教学点的“1+2+N”教育阵地矩阵。高标准全覆盖建设乡镇(街道)党校15个,以六尺巷文化地标为核心,整合红色革命遗址、产业示范基地、基层治理示范点等资源,打造现场教学点78个,开发“红色文化研学线”“产业实践体验线”“基层治理示范线”等8个特色主题培训路线,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形成“调研参观+教学讲解+学员互动”为一体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创新形式,打造“情景课堂”。立足桐城本土特色,将红色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组织编排《船歌》《调解员的一天》《红色欧家岭》等情景剧、微党课,寓党员教育于文学艺术,通过小品、黄梅戏、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让政策理论“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目前60余场情景党课已覆盖8350余名党员。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一路桐行”抖音号、“桐城先锋”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学习阵地,让党员学习情境具象化。近两年,摄制《“巷”往的生活》《雾聚岭上振兴路》等28部视频作品,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课程教学,拍摄《初心》《解锁强村密码》等76个微视频,组织开展政策解读、知识科普、助农惠农等线上直播,定期为党员推送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提升学习教育灵活度。
学用结合,打造“实践课堂”。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前沿阵地,针对一线党员的实际需求,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通过“田间课堂”“车间教学”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致富能手、业务骨干等,现场讲授惠农政策、产业发展、专业技术等课程,组织党员进行实地演练和学习观摩,今年共开设农业技能、产业技术等培训班42期,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推动党员“学”与“做”的融合统一,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双联系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推动10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7350余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