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超百万元的“三无村”到村集体年收入128万元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桐城市嬉子湖镇蟠龙村以“宜居桐城”行动为契机,将党建引领贯穿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全过程,用“绣花功夫” 雕琢乡村颜值,用产业活力充盈民生内涵,交出了一份生态美、产业兴、治理优的宜居答卷。
凝聚共治合力,点燃整治引擎。“以前办事找不着人,现在干部主动上门”,村民口中的转变,源于蟠龙村党总支的硬核引领。村党总支书记江胜霞带领班子将办公室“搬” 到田间地头,创新推行“支部牵头定方向、党员带头作示范、群众参与共行动”模式,组建党员专项工作组,在道路拓宽、环境整治等项目中带头让地、攻坚在前。200 余名村民自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 25 万元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民共建的生动局面。如今,党员带头拆除无功能建筑 48 处,清理乱堆乱放 136 处,118 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出行路,党建红成为环境整治的“加速器”。
精雕空间细节,打造宜居样板。蟠龙村的宜居蝶变,藏在“拆旧焕新”的巧思与“生态筑基”的坚持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村里通过“党员让地 + 群众筹劳”,将 4.5 米宽的旅游道路拓宽至 6 米,优化转弯半径至 10 米,彻底打通景区与村庄的交通瓶颈,在道路两旁栽种 500 余株红叶石楠、月季,建成四季常绿的生态廊道。
激活资源潜力,涵养持久动能。“美丽乡村不能只有颜值,更要有产业支撑”,江胜霞的话点出宜居建设的核心。蟠龙村关停污染严重的蛋鸭养殖基地,依托 3000 亩水面、2000 亩山场资源,打出 “水文章、果经济、文旅牌” 组合拳:6800 万元打造的马口鱼生态养殖基地,采用数字化模式年产 500 吨水产品,带动村集体增收 20 余万元;400 亩百果园实现 “春赏花、夏采果”,与蟠龙湾景区联动建成餐饮、村咖等业态。如今,“四季有花香、天天有客来、家家能富裕”的愿景,正在蟠龙村变为现实。(樊琴 吴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