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要求,深耕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党员教育全过程。通过系统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课程创新化开发、资源一体化整合,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化阵地建设,构建三级联动“红色矩阵”。坚持“全域覆盖、特色鲜明”原则,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办、市文旅体局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印发《关于桐城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摸排梳理重要历史事件及机构旧址17处、纪念地4处、烈士墓19处,厘清红色“家底”。以“核心阵地提质+基层阵地激活”双线发力,布展安庆市唯一的新四军抗战纪念馆,完成棋盘岭抗日伏击战纪念广场提升改造,对中共孔城支部旧址、欧家岭起义旧址等8处红色资源优化展陈。依托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家门口”红色微阵地,串联形成“中共桐怀潜一大旧址—大独山烈士陵园”等3条红色研学路线。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红色教育培训1万余人次,推动党员在沉浸式氛围中锤炼党性。
搭建三维课堂,打造可感可及“红色教材”。创新构建“政治课堂+情景课堂+云端课堂”立体教学体系,让红色教育活起来。理论教学上,组建“党校教师+老党员+党史专家”红色讲师团,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桐城地方大事记》《红色桐城》等书籍,开发《桐城红色记忆》等18堂精品党课,通过专题讲座、情景党课讲透本土革命史;实践教学中,依托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等12个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革命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蒋潭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年均接待“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党员超800人次。数字教学方面,制作红色黄梅戏《风雪欧家岭》、纪录片《星火燎原》等作品,在“桐城先锋”公众号开设“每周学习清单”,2024年以来推送学习资料120余篇,通过“云直播+终端站点”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
整合资源赋能,激活融合发展“红色动能”。坚持“以用为本”,推动红色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组建专家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好人宣讲团等不同职业和群体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伍,赴乡镇、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红色微宣讲,引导党员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将红色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坚持在红色教育中推动以实事践初心、以服务暖民心,常态化推进“双联系双服务双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服务行动,落实单元长(联防长)、村民组长、党小组长“三长”合一,健全无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唐湾镇蒋潭村打造望狮岭红色研学基地,串联雾聚茶谷形成“红色+生态+文旅”产业链,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文昌街道翻身社区依托开明义纪念馆设立“群议堂”,年均高效解决群众诉求300余件,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