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文昌街道:做实积分“小切口” 激发治理“新活力”

近年来,桐城市文昌街道坚持以“六尺巷工作法”为内核,积极施行基层治理积分制,推动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从“任务驱动”向“全民参与”的转型,用“小积分”激活基层治理“大效能”。

筑牢制度根基,让积分规则接得住地气。构建分级制度体系,坚持“易操作、可量化、可评估、可执行”原则,形成“1+15”制度框架。街道层面制定指导性方案,明确积分获取、管理、保障等核心内容;15个社区、村结合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积分内容:西苑社区将在职党员“双报到”纳入积分;六尺巷社区聚焦景区志愿讲解和服务;汪洋村侧重参与和美乡村建设,让积分规则更贴合实际,更富有特色。在此基础上,细化积分评价清单,街道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把“六尺巷精神”具象化为8类正向清单、5类负面清单和“一票否决项”,设置“基础分+贡献分”的动态体系,让奖惩标准清晰明了。保障制度落地生根,街道制作积分制管理流程图发放到户,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积分政策,让群众了解“积分是什么”“积分能做什么”“怎样获得积分”“积分怎么兑换”等,为积分制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科技赋能,让积分管理晒得见阳光。建立多元采集机制,以“社区(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三级架构为支撑,打造“1+1+N”网格信用信息采集模式。网格员日常记录、楼栋长随时反馈、N名志愿者补充收集,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让积分收集全面准确。同时,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联动桐城市“文都 e 家”平台,实现行为实时记录、积分自动核算。志愿服务扫码就能记录,矛盾调解在线就能登记,让每一分都有据可查。为保障积分管理公正透明,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各社区(村)组建积分管理工作组,通过微信群每周更新积分排名、公示栏每月晾晒明细,方便群众查询、申诉。去年街道累计处理异议7条,调整积分22分,以公开透明的管理赢得群众信任。

丰富激励手段,让积分价值摸得到实惠。围绕群众需求,打造实体兑换阵地,让积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一方面,按照“五有”标准建设15个积分超市,居民可线上线下用积分兑换日用品。另一方面,链接48家商户组建“信用联盟”,建设“积分+信用”应用场景,涵盖理发、餐饮、商超等领域,让积分兑换更广泛、更便捷。另一方面,创新信用互助模式,街道线上设立社区信用银行,积分可存入“信用存折”。动员在职党员和热心居民捐赠积分,统筹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全年累计捐赠积分达7680余分,帮助众多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积分—爱心”循环链。拓展权益礼遇范围,对接市公共服务礼遇清单,积分达人可享公交折扣、自来水费用优惠等权益,还能在卫生服务站兑换免费体检,高积分居民在金融服务上也有优惠。同时,街道注重精神激励,年度高积分群众优先推荐参评各类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完善运行机制,让积分制度走得更稳健。为确保积分制长效运行,街道规范信用评议流程。每半年开展一次信用评议,建立社区(村)、网格两级“六尺巷和谐理事会”,分别由社区(村)“两委”干部、网格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对居民社会道德等定性指标进行评议。同时建立信用修复通道,针对积分偏低的居民,创新“双轨评议制”,开通“积分修复通道”,居民可通过参与公益服务置换积分,去年帮助75名居民完成信用修复,体现“容错激励、正向引导”的治理温度。在资金保障上,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采取财政补、集体拿、社会捐、共建帮“四个一点”方式,全年筹措积分资金38万余元,有效解决村(社区)“无钱办事”难题,为积分制持续推行提供坚实支撑。(刘关)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