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龙眠街道东关社区党总支着力推行“六尺巷工作法”,激活党员、“五老”等群体参与共治的能量,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让这条老街在守住历史文脉的同时,涌现出发展新活力。
党建引领筑防线,安全底色更鲜亮。“以前巷道堆着杂物,电线像‘蜘蛛网’,夜里总担心着火。现在,党员带头查隐患、除隐患,住在这里踏实多了!”说起今昔变化,老街居民王阿姨深有感触。针对历史街区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该社区以“红色读报社”为阵地,搭建“居民说事”平台,整合“五老”群体、红色物业管家等多方力量,运行“老街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实现难题共商共解;发动20名党员骨干,组建“老街先锋队”,落实巷道包保责任制,通过“带头清理+劝导整改”,累计排查并消除消防隐患17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完成8处老化电线更换,为20户独居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新增灭火器材50套,进一步筑牢“物防+人防+技防”的消防安全防线。
“五老”调事倡礼让,邻里纠纷化无形。东门大街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公共空间占用、房屋修缮责任界定等问题,常引发邻里纠纷。该社区组建25人参加的“五老”调解队伍,将弘扬礼让精神融入纠纷调解全过程。老街居民王某与邻居因屋顶漏水责任纠纷积怨多年,“五老”调解员上门后,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先组织两家人一起学习“六尺巷典故”,再带着双方查看房屋结构,分清修缮责任,算清修缮账目。历经三次“五老说事会”,双方最终各让一步,达成和解协议。“用老祖宗的智慧化解心结,我服!”王某事后感慨道。据了解,该社区“五老”调解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12件,真正实现了“事了人和”。
文化浸润聚人心,共治活力在迸发。“以前社区办活动,喊破嗓子没几个人来。现在,大家争当志愿者,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社区两委干部对此深感欣慰。为让“谦和礼让”美德融入群众生活日常,该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读报社”为平台,定期举办“理论宣讲分享会”“邻里互助座谈会”,深化居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认知;借助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文化实践”“党群市集”等活动,让数万人次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为社区发展铸魂。以文育人、成风化俗,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社区党员、“五老”、快递骑手志愿服务居民超5000人次,老街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