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教育、宣传、服务”三大功能,聚焦长效机制、教育载体、分类施策,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新局面,不断激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新动能,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长效机制,筑牢远程教育“压舱石”。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管理,确保党员远程教育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完善制度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桐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党员远程教育集中学习日制度》等,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市委组织部每月通过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查看站点设备运维、教学培训等情况,构建责任到位、奖惩分明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244个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累计开展学习1900余次,每月开机学习率保持在100%。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行远教站点管理员“AB岗”动态管理制度,将选调生、村(社区)后备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纳入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联动电信部门管理人员,及时反馈村级站点信息和设备设施维护服务情况,帮助解决日常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将远教站点与党群服务中心联建共享,建成“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引导全市1700余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认领服务项目,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在民生小事中提升远程教育“温度”。
聚焦教育载体,激发远程教育“源头水”。坚持把丰富教育资源供给作为提升党员教育实效的重要基础,通过整合本土资源、创新传播形式,打造具有桐城特色的党员教育品牌。深耕本土资源,打造精品内容。围绕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科学制定党员教育电视片选题,结合《文都先锋》党建电视栏目品牌建设,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身边榜样人物、优秀工作案例,今年已完成《党建引领托起“一老一小”微幸福》《范岗镇:党建赋能和美乡村亮“新颜”》等8部党建专题片的拍摄。综合运用图文、视频、音频、课件等多种形式制作新媒体产品,近两年来制作《新录用公务员如何任职定级》《保护“地球之肾”尽享诗与远方》等作品。融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先锋系列平台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网络。“桐城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学习清单”专栏,编辑推送梳理政策类、党史类、事迹类等学习资料300余期。此外,在六尺巷创新推出沉浸式党课《船歌》,通过“空间重构-道具隐喻-互动仪式”的创新模式,吸引数万名党员学习观看,进一步深化党员远程教育的内涵。
聚焦分类施策,夯实远程教育“主阵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特点,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推动党员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聚焦流动党员,破解教育管理难题,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依托“共产党员”“安徽先锋”等平台,通过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内容,线下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契机,组织返乡党员集中利用远教站点开展学习。立足基层需求,提升学用实效。各基层远程教育站点广泛开展学习内容意见征询活动,针对农村党员群众需求,推荐播放红色党史、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引导党员群众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依托远教学用示范基地(站点)开展“田间课堂”“农技课堂”等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开展农技培训200余场次,唐湾镇白雾尖合作社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采用“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和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