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国有企业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和专业至上的原则,通过精准选拔和科学配置人才,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期,桐城市国有企业集中引进了45名高素质专业人才,平均年龄35岁,为国企改革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聚焦专业领域,锻造国企人才生力军。围绕企业主营业务布局,新引进人才精准覆盖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市政给排水、城乡规划设计、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人才结构。持有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比高达65%,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迅速适应业务需求。在造价咨询、建筑设计等关键岗位,引进多名具备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资格的骨干人才,他们在大型项目成本管控、复杂工程设计优化等方面经验丰富,有效弥补了企业高端技术岗位的短板,显著提升了企业资质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为承接重大项目、拓展业务领域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选拔机制,拓宽国企人才引进渠道。各集团突破传统招聘中“学历优先、年龄受限”的固有模式,结合行业特点与岗位需求,创新实施“证书换空间”政策。对于持有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紧缺执业资格的特殊人才,学历要求放宽至全日制大专,年龄上限延至40周岁,使更多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骨干得以进入企业。通过线上专场招聘、行业猎头合作、内部推荐激励等多渠道联动,精准对接优质人才资源,重点吸纳建筑、市政等行业成熟人才。切实有效解决专业技术岗位“招人难、留才难”的问题,充分体现“唯才是举、以用为本”的用人导向,使人才选拔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优化培养体系,激活人才成长内生动力。为确保引进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各企业集团同时建立了“导师指导+项目实践+定期回顾”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入职员工指派企业中层骨干作为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其熟悉企业流程、掌握业务要点;安排人才深度参与重点项目,在征地拆迁协调、工程进度管控、成本动态核算等一线岗位积累实践经验;每季度组织业务复盘会,围绕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痛点开展交流研讨,促进经验共享与能力提升。同时,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将项目成果、技术创新等纳入考核体系,确保人才价值得到充分认可,进一步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下一步,桐城市属国有企业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精准引才、科学育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