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靶向发力强阵地 打造党员群众“家门口的红色枢纽”

近年来,桐城市把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作为巩固城市基层党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引领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思路,深入推进“八有八建”,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从阵地建设“有没有”向作用发挥“好不好”“优不优”转变,致力于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委、政府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头堡、主阵地。

突出资源整合,着力建好服务场所。上下联动建。市委高度重视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定期召开常委会、城市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负责、街道社区具体落实的推进机制,出台《关于构建城市小区“共享空间”矩阵体系的实施方案》《“红色小院”创建全域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近两年全市街道社区的书记项目中,一半以上都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相关。截至目前,全市3个街道和2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建成规模性小区党群服务站44个、各类小微驿站75个,城区实现“10分钟红色服务”全覆盖。西苑社区红色港湾接受时任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调研,受到充分肯定。分类推进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组织住建、发改、资规、财政等部门,全面摸排全市可供利用的资源,积极争取将15处价值近亿元的国有闲置低效房产无偿划拨给社区,作为党群服务中心用房。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规划用途提供公共用房,整合商圈市场、银行网点、公共空间等社会资源,用于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市财政分别补助15万元和2万元;组织部门每年从市管党费中划拨100万元,重点支持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升级17个、改造提升28个党群驿站。补齐短板建。针对县级党群服务中心缺失问题,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拿出主城区2600平方米的闲置房产,并整合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县级阵地建设。先后组织工作专班、相关街道社区赴广东、浙江等先发地区以及省内试点地市考察,学习理念、开拓视野。2025年5月建成集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治理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并对外正式开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1+3+24+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突出人员统筹,着力配强服务力量。建强专业队伍。将社区工作者作为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的骨干力量,率先开展“三化五专”职业体系建设,全市选聘社区工作者310人,其中专职网格员116人,明确日常网格巡查、社区事务协管、民情民意联络等职责。党群驿站内公开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要求每日必到党群驿站,及时协调解决党员群众困难诉求。常态化开展“小城大家”先锋行动,建立资源、需求、项目清单,全市10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3000余名党员定期到党群驿站开展组团式服务。壮大志愿队伍。联合社工、群团等部门招募志愿者,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律师团体、爱心企业等常态化进驻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活动。去年夏天,“桐才带童材”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名大学生踊跃参加,服务适龄儿童1000余人,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提倡小区党群驿站“谁用谁管”,引导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带头行动,示范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扩大基层治理的“朋友圈”。坚持数字赋能。利用“文都e家”数据底座,面向全市居民开发“e桐家”小程序,上线党群驿站场地预约、服务预约、活动预约以及诉求反馈功能,实现党群驿站“一图全览”“一键直达”。同时,创新开展居民信用积分制度,居民参与矛盾调解、文明创建、扶危济困、志愿服务等,均可获取信用积分。各社区通过自建或合建方式设立信用超市,为守信居民提供生活用品积分兑换和理发、餐饮等个性服务,有效激发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主动性。

突出常态长效,着力健全服务机制。党群活动常态化。将党群活动融入日常,推行“居民点单、党组织接单”,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每月制定公布服务项目,内容涵盖党建、志愿服务、文艺活动、教育实践等各个方面,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文化共育、活动联办的“邻里生活圈”。在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点,举办集中性党群教育活动,宣讲党的理论、身边榜样事迹等。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1100余场,党员群众参与3万余人次。水源社区开设视频号,坚持每日直播,宣讲惠民政策、推介就业信息,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突破5万。基层治理长效化。依托党群驿站建立小区党支部33个,成立业主委员会136个,“红色物业”44个,推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深度参与小区事务及党群驿站管理服务。建立“5+N”小区事务综合调处机制,整合职能部门下沉小区,及时解决小区的烦心事、操心事。翻身社区成立“九号匠铺”党群服务站,每月9日定期帮助居民解决身边“关键小事”;西苑社区每季度召开小区楼栋理事会,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考核管理体系化。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服务事项,探索推行“全科社工”“7×12小时”社区服务“不打烊”工作机制,提升群众便利度。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把服务事项落实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纳入考评体系之中,作为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乡编村用”“最美社区工作者”等各类评选表彰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已评选35名“最美网格员”,有27名社区工作者获安庆市级以上表彰。(陈波)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