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奏响人才强市时代强音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奔桐计划”,开展“才聚文都”“智汇文都”“名士文都”三大行动,健全完善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机制,不断夯实“人文胜地、智造名城”人才根基。

党管人才,汇聚发展澎湃动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组建包含26家成员单位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常态化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审议人才工作相关议题,安排部署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强化部门协同,健全市委人才办、人才工作局、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才集团“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坚持月盘点、季晒单、年对账,每月发布活动计划和情况通报,定期召开调度会,推动各项人才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将人才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鲜明导向。谋划全年人才工作要点,制发任务分解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对26个成员单位和15个镇街下发“必保目标+挑战目标”量化指标,试行“目标管理+过程管控+绩效评估”考核。推动人才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一帮人”专业干,凝聚党管人才强大合力。

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聚焦“两新一医”(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用稳定同位素)新兴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一桐遇见”引才品牌,围绕产业、教育、卫健等重点领域,分赴南京、武汉、合肥等地开展专场引才活动超100次。坚持多点发力,先后举办“青年学子看桐城”“科大校友桐城行”等“才聚文都”系列活动,吸引1000余名青年才俊到园区、进企业,促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共融互促。立足本地企业产业优化需要,为企业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全市4所职校开设数控加工、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等专业10余个。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包装产业紧缺技能人才试点培养工作,组织2批次50名技校学生赴绿色包装龙头企业,开展师带徒实训。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桐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建设“桐城市公共实训基地”,积极争创A类职业技术学院和桐城技师学院,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外联老乡,用活丰富乡友资源。深化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发布“院士十条”,支持院士在桐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20余位中外院士资源,推进总投资18亿元、占地462亩的院士科创园建设,承接院士及相关人才团队科研和生产项目落地。常态化开展“院士家乡行”“院士大讲坛”等活动,邀请桐城籍院士回桐交流30余次,把脉桐城发展、交流项目线索、共话乡友情谊。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发挥“院士效应”,助力引进6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188亿元,推动在桐设立功能新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实施博士服务团助力家乡发展计划,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聘请桐城籍博士挂任企业科技副总,推动产才融合。目前,已选聘24名博士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10余个,推动建设企业创新平台3个。建立市级领导带头联系、行业部门业务联系、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联系的分层分级分类人才联络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设立桐城驻北京、深圳等人才工作站11个,实施“乡亲乡建”行动,引导人才情感回归、资源回归、智力回归,2023年以来,在杰出乡友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下,先后有20多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近400亿元。

向新而行,释放产才融合活力。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的培育支持力度,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81家。培育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7家。深化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推动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落地运营。充分发挥合工大(桐城)产业研发中心作用,每年投入530万元用于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累计立项揭榜挂帅重点技术项目11个。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每年安排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桐落地转化。现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115项。精心搭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会”“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富锌产业发展暨文旅推介大会”“‘智汇文都·桐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等高端赛会平台。为人才提供成果展示、产业对接和价值转化的实战舞台,完善高层次人才“投、贷、担、险”多维扶持体系,持续推进人才及项目落地。

深化改革,厚植拴心留人沃土。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创新实施人才举荐及以薪定才制度,以自主评价方式为企业认定高层次人才17人,激发企业育才用才的主体活力。聚焦人才“引育留用”,持续发挥人才政策红利,累计为企业及人才兑现各类奖补2000余万元。探索打造“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青年人才共享公寓”全链条人才安居体系。建成318套设施完备的人才公寓,满足人才安居需求。创新实施“青春合伙人”计划,为来桐求职青年提供“青年人才码”服务,优选7家酒店推行青年人才共享公寓7天免费入住。抓紧抓实青年人才婚恋交友“关键小事”,拓展青年人才交友圈,增强青年人才城市归属感。聚焦人才“关键小事”持续提升服务精准度,累计为24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码”,成立人才服务联盟,整合9大类68项人才精品服务,人才凭码享受创新创业、餐饮住宿、文旅休闲、医疗健康等一揽子服务。打造“才悦享”“卓悦荟”等人才服务品牌,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六一儿童剧等文娱观演活动“文都英才”专场超10次,丰富人才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开展“名士文都”行动,聚焦教育、卫生、产业等领域人才,累计评选文都名士73名、“优秀新桐城人”10名,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给予获评者现金奖励并纳入“文都英才库”,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人才生态,不断增强人才幸福感、认同感与归属感。(钱雨婷)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