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大关镇深化“党建带关建”,推动关工委工作提质增效。
凝心聚力,绘就关爱事业“同心圆”。提质增效强队伍,自2010年4月成立关工委后,大关镇充分吸纳退休教师、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现已培养出一支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作用突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困难帮扶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扩面提质广覆盖,大关镇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关工组织建设工作,全镇15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6所学校和骨干企业相继成立关工组织,构建起“专职+兼职+志愿者”的梯队化服务队伍。目前,全镇共有关工组织25个,“五老”成员196人,志愿者267名。
余热生光,打造五老品牌“新标杆”。争先躬行美环境,推动“五老”积极投身“宜居桐城”行动,在基层治理中以身作则,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化解矛盾促和谐,充分发挥“五老”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组织“五老”深入村居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通过拉家常、讲道理、明是非,妥善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推动形成互谅互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贡献“银发力量”。
守正创新,铸就特色工作“金招牌”。架桥铺路助村企关工,为帮助各关工组织提升工作质效,大关镇积极开展专项指导,针对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等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通过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进基层,有效提升了村企关工组织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各领域落地见效。春风化雨助文化振兴,大关镇带动各关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五老”成员举行文艺演出,“五老”成员查月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桐城歌”带入校园、送进课堂,让青少年在韵律中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薛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