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多维发力打造人才生态“强磁场”

近年来,桐城市紧扣“引才、聚才、留才”主线,以乡情乡缘为纽带深挖人才“富矿”、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汇聚发展动能、以优质服务为保障打造人才港湾,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让“院士之乡”的智慧光芒照亮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乡情乡缘为纽带,深挖人才资源富矿。一是深挖院士资源。发布“院士十条”,支持院士在桐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依托桐城籍中外院士资源,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指导合作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1项。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落户桐城经开区,“尧望空天”科考营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稳定同位素创新研究院稳步推进。二是用足博士资源。常态化开展城市行、高校行活动,定期走访桐城籍博士专家人才,鼓励博士人才以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与企业合作,在桐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专利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博士服务团助力家乡发展计划,聘请桐城籍24名博士挂任企业科技副总,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10个,推动建设企业创新平台2个。三是广联乡友资源。实施“乡亲乡建”行动,召开新春座谈会,建立人才项目、资源、需求“三个清单”,全力引导人才情感回归、资源回归、智力回归。新增在外乡友信息200余条,引进优质项目56个。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设立桐城驻北京、深圳等人才工作站11个,加强桐城与在外人才的交流和沟通,拓宽招才引智渠道。2021年以来李缜、方运舟等杰出乡友投资或引荐的亿元以上项目共23个,总投资达378.24亿元。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汇聚发展强劲动能。一是筑牢数据平台支撑。在安庆市率先建成外联老乡数据平台,按照院士、企业、党政、院校、医学等8类人才,分区域、分行业、分领域收集完善重点人才信息5900余条。建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工医药大健康、富锌农业等重点产业链图谱,开展链上定向摸排,梳理重点产业领域人才365人,精准赋能“双招双引”。二是激发创新平台活力。加快推进院士科创园建设,承接院士及相关人才团队科研和生产项目落地。加强与桐城籍大院大所大校专家联络合作,推动中国科大、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56所高校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141项。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合工大(桐城)产业研发中心,推动技术研发、专利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达80余项。三是放大活动平台效应。以重大活动赛事为媒介,聚焦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稳定同位素产业、富锌产业发展需要,先后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座谈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会、富锌产业发展大会等30余场,吴曼青、彭寿、方复全、段路明等12名桐城籍院士来桐20余次,把脉桐城发展、交流项目线索、共话乡友情谊。

以优质服务为保障,打造人才温馨港湾。一是建强服务队伍。建立市级领导带头联系、行业部门业务联系、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联系的分层分级分类人才联络服务机制,组建人才服务专员,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主动联络、拜访、慰问人才及其亲属,为人才及其亲属寄送人才专属礼盒,送去节日祝福,增强人文关怀。二是提升服务效能。为在外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市人民医院与在桐院士父母签订健康顾问服务,每月上门开展1次健康诊疗,每年进行1次全面体检,并提供居家、养老等靠前服务。院士来桐实行“五个一”专员保障,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陪同参加活动。摸排掌握在外人才父母在桐生活情况,为166名人才父母购买“惠民保”,有效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弘扬院士精神。在桐城先锋、桐城新闻等官方媒体,开设“出彩桐城人”专栏,及时宣传我市在外人才先进事迹,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以院士文化为内核,打造以院士中心、院士康养基地为重点,以院士长廊、院士公园、院士之家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营造“院士之乡”浓厚氛围。(徐良)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