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聚焦村级组织“事务多、牌子多、证明多”等问题,通过制度先行、队伍优化、服务提质、流程再造等举措,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推动村级组织轻装上阵,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制度先行,明晰权责边界。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工作措施任务清单》,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结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工作,督查指导有关任务落实情况。通过分类处置,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累计清理违规挂牌4120枚,规范安装标牌2150枚,村级场所挂牌严格遵循“4+2+9”省级标准,实现“一室多用、一牌多能”。同时,市委组织部拟定《需要镇(街道)配合工作事项清单》,明确镇级组织履职边界,细化党务、远程教育、共治共建、人才宣传等公开内容,推动管理透明化、标准化。
队伍优化,锻造精干力量。实施“头雁行动”,2024年来统筹选派7名优秀村书记赴浙江南湖区挂职,6名优秀年轻市直干部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拔45名返乡创业能人、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大专以上学历占比88.2%。建立“市级示范培训+乡镇专题轮训”体系,围绕基层减负政策解读、镇街履职事项清单等内容,开展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32期,覆盖1800人次,进一步赋能增效。
服务提质,提升治理效能。深化“党建+微网格”治理模式,组织部推动全市划分村级微网格2350个,整合党员、乡贤等力量组建“红色代办队”,2025年以来代办医保缴费、证明开具等事项1.2万件,减少村级事务性工作负荷30%。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将减负政策落实、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评分指标,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激发文明新风尚,积分结果与个人评先评优、信用户评定直接挂钩。同步推广“暖心桐行”APP,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通过“随手拍”功能上报问题100余个,形成“群众参与、部门联动”的共治格局。
流程再造,破除形式主义。精简填表报数,采取市直部门与镇街“双向统计”方式,全面摸排村级填表任务,分类处置保留、整合项目、取消项目,从源头减少报表重复填报问题,坚决杜绝以“挂牌数量”“留痕材料”作为考核依据。深化“减证便民”,依法依规取消村级组织不合理证明事项,通过信息共享、网上办理等方式实现“一键办理”,减少群众跑腿和村级负担,推动村干部从“报表堆”中解脱,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今年来累计服务群众办事3200余件。(秦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