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四全四好”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近年来,桐城市聚焦服务阵地、服务功能、服务力量和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八有八建”,不断增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要素保障,建设好服务阵地。上下联动。市委高度重视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定期召开常委会、城市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为市直相关部门、各街道社区抓好任务落实提供方向指引。整合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组织住建、发改、资规、财政等部门,全面摸排资源,划转国有闲置资产15处用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用房,市财政分别补助15万元和2万元用于新建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统一标准。指导街道社区按照“八有八建”要求,统一规范3个街道、24个社区、101个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场所标识、功能区域、服务内容、办事流程、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阵地综合使用效率。

全链条延伸,完善好服务功能。做强街道“一站式”服务。打造集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网格中心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推动党建、人社、医保、民政等窗口下移,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通过整合和下沉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街道“一站式”服务和“一窗式”办理。做优社区“个性化”服务。围绕社区“一老一小”、青年、新就业群体、户外工作者等不同服务需求,强化社区分类服务,形成西苑社区“红色港湾”、沿河社区“五心驿站”、水源社区“四安新城”、三里社区“7*12小时”社区服务“不打烊”等“一社一品牌”的党群服务体系。做精小区“零距离”服务。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建立小区党支部33个,成立业主委员会136个,“红色物业”44个,用好“小区党支部+红色业委会+物业公司”治理铁三角,整合小区党员、热心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建立“六尺巷 德邻社”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家门口服务、党员敲门行动等活动,累计解决居民问题1万余件次。

全方位整合,集成好服务力量。建强专业队伍。将社区工作者作为党群服务中心运行的骨干力量,率先开展“三化五专”职业体系建设,全市选聘社区工作者428人,其中专职网格员116人,明确日常网格巡查、社区事务协管、民情民意联络等职责。常态化开展“小城大家”先锋行动和在职党员联系“红色小院”活动,建立资源、需求、项目清单,全市10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3000余名在职党员定期到党群服务站开展组团式服务。扩大志愿队伍。联合社工、群团等部门招募志愿者,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律师团体、爱心企业、新就业群体等常态化进驻党群服务中心(站)开展服务活动,引导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带头行动,示范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扩大基层治理的“朋友圈”。善用数字赋能。利用“文都e家”智慧平台,面向全市居民开发“e桐家”小程序,上线党群服务站场地预约、服务预约、活动预约以及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党群服务站“一图全览”“一键直达”。同时,创新开展居民信用积分制度,居民可获得相应兑换和服务,有效激发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主动性。

全流程打造,优化好服务机制。抓好星级评定。根据阵地作用发挥、党群满意情况,开展党群服务中心(站)评星定级工作,按照“社区自评——街道考评——市委组织部复核”3个步骤,对辖区党群服务中心(站)进行分级登记管理。实行一年一评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党群反映突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及时给予降级或摘星处理。2024年以来全市共评出三星级及以上党群服务中心(站)54个,提供优质服务项目160余项。办好党群活动。依托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将党群活动融入日常,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社会团体等,按月制定服务项目,并通过“桐城先锋”公众号开设“我在党群服务中心过大年”、“快乐党群”等专栏展现,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邻里生活圈”。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共举办系列党群活动160余场,党员群众参与4千余人次。做好小区治理。建立“5+N”小区事务综合调处机制和“夜话物业”平台载体,整合职能部门下沉小区,及时解决小区的烦心事、操心事。翻身社区网格长和网格员每周三到小区党群服务站受理居民诉求,西苑社区每季度联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召开小区楼栋理事会,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5+N”小区事务综合调处活动175次,帮助小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195个。(王璟)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