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桐城市锚定重点任务,做好关键环节,聚焦村干部队伍、基层治理、集体经济、荣誉争创等多个方面,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强基固本育强兵,锻造振兴先锋队。桐城市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通过“培训提能+挂职历练+实践锤炼”等方式多管齐下。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5期,覆盖村干部近600人次;在浙江大学举办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培训班,51名优秀村干部学习先进经验做法;选派7名优秀村书记赴浙江南湖区挂职,推动村级治理提升与集体经济发展。开展“乡编村用”工作,动态储备380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安排吃劲岗位磨炼过硬本领。在选派干部管理中,注重激励与约束并重,开展“季度之星”评选活动,表彰“调研之星”8名,组织在选派干部座谈会上交流发言,同时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督查暗访,通报整改履职不力者,确保驻村工作真抓实效。
善治善为破难题,探索治理新路径。坚持“示范引领+靶向整改”双轮驱动,打造治理新样板。选取5个优秀村和5个薄弱村开展对比分析,提炼经验并指导22个新增示范点完成建设。针对6个软弱涣散村,采取“四个一”措施集中整顿,解决突出问题32个,完成为民办事服务清单35件,强化“四议两公开”制度监督管理,织密“制度+监督+群众参与”立体治理网。深化“六尺巷工作法”,黄甲镇石窑村用好“村民说事”法,组建网格服务团,常态化走访群众,成为基层善治典范;龙眠街道龙眠村通过打造“红色驿站”,在驿站开设“快递寄取”“代购代销”“帮管代种”等6项村民服务,实现“红色引领、便民利民”,此外,桐城先锋微信公众号专栏开设《驻村二三事》《担当作为好支书》等10余个专栏,刊设50多期节目,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造血活血促增收,激活发展内生力。桐城市以项目带动、资源盘活、政策激励为抓手,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发展。黄甲镇创新“茶菌双链”模式,在升级传统茶产业的同时引入食用菌种植,打造“甲珍”土特产品牌,形成产业互补新格局;范岗镇联合1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成立安徽桐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及其他项目收入700余万元;文昌街道官桥村流转农户闲置土地发展瓜蒌、木耳种植,注册“官让桥”品牌,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6万元。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在官网开设专栏,发布资源合作意向清单,盘活村级优质闲置资源。出台《桐城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办法》,设立经济发展绩效奖、自主经营激励奖,及时兑现2023年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报酬6.06万元,实行差异化绩效奖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典型引领树标杆,激发奋进新风尚。桐城市以争创荣誉为引领,树立实干导向。省级层面,在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新渡镇党委获评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范岗镇高黄村党总支获评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在“安徽省优秀村支书”评选中,黄甲镇石窑村党支部书记詹成祥获评省级表彰。安庆市级层面,在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评选活动中,新渡镇党委获评一等奖;在全市优秀乡村推介官评选活动中,文昌街道汪洋村乡村推介官陶鑫获评三等奖。桐城市级层面,开展市级“担当作为好支书”评选活动,12人获得表彰,每人奖励2万元;举办桐城市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评选观摩活动,唐湾镇蒋潭村、青草镇复兴村等14个村同台竞技,形成“一村一特”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桐城力量。(秦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