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乡村干部素质,建好建强乡村班子队伍,桐城市以蒋潭村望狮岭红色教育研学社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抓牢工程建设,形成“三级联动”合作机制。桐城市大力推进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市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级落实”三级联动合作机制。市委组织部、市林业局、安庆市文旅集团选派干部赴蒋潭村驻村帮扶,配套专项补助资金40万元,市有关领导下沉指导工程建设、课程规划、师资配备等工作50余次。镇级以党委书记亲自抓的负责态度,将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建设和党员干部培训分别作为2023年度书记项目、2024年度书记项目,互为表里,一体推进,采取“政企合作”和“点对点”工作模式,联同衫滨文旅和天正有限公司,按照镇干部包片管理,村干部具体对接业务部门,按照工程设计方案有序推进,共计开展项目推进会9次,会审8次,实地调研50余次,查摆问题10个,由责任单位认领并由镇党委班子督促整改,办结率100%。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4611.13平方米、室内建筑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100余人住宿。在全市干群合作下,乡村干部实训基地2024年3月被评为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2025年1月通过验收。2024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湾镇乡贤段路明为蒋潭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题词。
抓好教育培训,形成“以特促学”培训机制。为发扬彰显文化底蕴,传承先进做法,桐城市将传统文化同乡村干部实训基地配套课程和师资力量有力结合,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市组织镇村干部、合作经营企业负责同志4次前往岳西县、湾沚区等地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考察学习,多次邀请省、市专家莅临指导,对实训基地师资课程、实训路线进行了充分调研,明确“正统、正规、专业”的办学标准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的研学宗旨。在宗旨引领下,持续吸收本土传统文化和先进经验做法,汇编以本土村支书先进事迹为代表的典型案例9个和以“六尺巷工作法”为代表的本地经验做法15个,配套理论政策课、红色教育课、振兴实践课、人文特色课等4大类共计59门,设置实训教学点2个,根据教学点规划实训路线16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主体建设完工后,开展脱产培训2期,涵盖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等主体共计300余人次。
抓实常态管理,形成“跟踪问效”管理机制。为优化学风,并以优良学风改进工作作风,蒋潭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两期脱产培训均严格制定学员手册,形成以镇党委副书记任班主任、组织委员任组织员、企业工作人员负责后勤保障的管理队伍,明确管理职责、建设标准、教学要求和奖惩制度等,压实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并开设学前教育课、夜间交流研讨课,由班主任及时讲解培训须知,严管“8小时之外”,确保全脱产培训、全过程守纪,由市委组织部安排人员全程跟班指导,并联合纪委部门严控各项纪律规定。在培训期间,持续跟踪学员思想动态,就培训课程、培训实效、服务保障等进行2次问卷调研,及时改进措施10余项,持续优化管理模式,形成良性反馈、动态调整机制。(周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