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选人用人监督、日常管理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补齐干部监督短板弱项,推动干部监督工作见行见效。
管住管好“关键少数”,带动引领“绝大多数”。紧盯“关键人”,筑牢思想防线。把握“一把手”、年轻干部等监督重点,依托“12380平台”、巡察督查、审计监督等,掌握领导干部执行任职回避、离任检查、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违规插手干预重大事项等制度情况,形成监督负面清单,并列出重点人,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个,对12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组织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填报及信息录入,给予1名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领导干部诫勉处理。紧盯“关键事”,提升管理质效。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涉及4方面问题整改,并逐一销号。强化巡察整改监督,落实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暂行办法要求,全面参与市委针对23个单位的巡察整改督促检查和整改成效评估。开展全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经济发展、双招双引、信访维稳、重点工程建设、营商环境五大领域进行督查倒查,对存在“不担当不作为”情形的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及组织处理3人。紧盯“关键点”,延伸监督触角。瞄准日常监管盲区和短板漏洞,出台《桐城市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拓宽监督范围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用好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增加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成员单位,将统计数据造假纳入监督内容。
选任监督关口前移,主动发力“严字当头”。强化任前把关。严格执行“凡提四必”,进一步落实《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实施办法》,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前征求市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的意见,完善“12380”工作流程,对选人用人类线索进行核查,确保无“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情况。严格选任管理。预审市直单位、镇、街道中层干部人事调整方案,对存在超职数配备、任职资格不符合等任用事项否决24人次,没有发生新的“三超两乱”“混编混岗”。加大检查力度。结合十五届市委巡察工作,对16个单位同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等6个检查方面的问题整改情况严格审核把关,逐一督促对账销号,并对问题较多的单位开展“回头看”。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对全市各单位上一年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一报告两评议”,对排名靠后的单位“一单位一策”发出整改通知单,并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提醒谈话。
日常管理从严从细,构建监督立体格局。凝聚齐抓共管新合力。强化与纪委监委、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召开联席会议,调整“及时报”“季度总”的互通互联方式,全面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及干部德才表现,动态更新干部监督负面信息库。念好专项整治紧箍咒。进一步落实桐城市干部兼职、因私出国境、经商办企业常态化梳理制度要求,全年开展因私出国(境)倒查、违规经商办企业“清零”、违规挂证、“裸官”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6轮,修订完善禁业范围,集中排查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行为。对违规办企业、违规挂证、出国(境)审批不严格等相关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压实严管厚爱责任区。开展政务系统满意科长评选工作,择优评选6名政务系统优秀科长。运用日常收到的信访举报、年度考核等信息,对发现的问题防微杜渐,结合信访举报,抓实函询、提醒谈话等方法,在干部中起到了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作用。(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