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坚持将制作高质量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新时代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用好“三组镜头”,从选题策划、拍摄制作、传播渠道三个维度发力,让党员教育电视片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善用“微距镜头”追求精品策划,让党员教育电视片“精彩纷呈”。坚持在选题策划上突出政治属性,围绕“党”字立意、紧扣基层需求、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主线,聚焦组织工作大局,将镜头聚焦一线,深入挖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涌现出的榜样事迹和典型案例,将牵动人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创作点”,从小切口入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近年来,通过“基层党组织申报+党委部门审核+市委组织部研判”的方式,持续挖掘深化具有桐城本土特色的“红色党史”“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身边榜样”等选题素材,重点拍摄了《古巷新风》《暖“新”“桐”行》《高兴的事》《田畴沃野,尽是“丰”景》等20余部党员教育电视片,持续为党员教育工作蓄积“源头活水”。
巧用“长焦镜头”拓宽摄制思路,让党教片“活灵活现”。坚持在拍摄制作上与时俱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既有温度又有厚度。全方位谋划部署。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每年年初在选题征集完成后及时召开推进会,邀请行业专家、策划单位、专业公司等开展交流研讨,从选题意义、内容深度、受众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确定党员教育电视片的表现形式、拍摄手法等,全方位保证党员教育电视片拍摄质量。全链条资源整合。建立“制片骨干+制作团队+评审专家”三方联动机制,建立挂钩联系机制,在内容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制作等环节全程参与、全面负责。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广播电视编导、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人才纳入制片业务能手储备库,不断充实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力量。全过程严格把关。坚持党员电教片姓“党”的根本原则,把政治标准贯穿审片全程。样片完成后,通过“初审、点评、修改、复审”4个步骤,邀请主创人员、专业评委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用词不准、画面瑕疵、配音错位、剪辑混乱、配乐不当等问题进行逐一修正,闭环推动样片修改完善,同时把审核过程作为业务提升的实践平台,互评互学,共同提升。
活用“广角镜头”延伸宣传触角,让党员教育电视片“焕然一新”。坚持“既要拍好、更要用好”原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党员教育电视片既有精度又有力度。开辟专栏精学。依托“桐城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身边榜样”“党课开讲啦”“精品电教片推荐”专栏,展播获各级奖项的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分期分批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党员干部。线上线下拓学。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上各基层党组织利用微信群不定期推送精品党员教育电视片,打造基层党员群众便捷“学习圈”。线下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用好用活248个远教站点组织党员群众现场集中观看,进一步发挥党员教育电视片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2024年累计组织现场观看3万多人次。融入教育践学。立足“拍得好+用得好”工作定位,将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远教“必修课”、党员教育培训“特色化”课程,持续推动党员教育电视片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将观看党员教育电视片与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各类主体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对象的类型,遴选不同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播放,切实扩大党员教育电视片的传播面、覆盖面。(张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