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党建引领 绘就基层治理新篇章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按照“加强党建引领、坚持依法化解、引导居民自治、强化网格治理”的工作方法探索实践,绘就基层治理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无人管”变“共同管”。“我们楼院现在路平了、灯亮了、院子也美了,自从小区党支部成立后,我们随时都能找到党员帮助解决身边的问题,从楼院卫生、电动车停放到自来水管道改造,反馈一次就能解决好,现在的生活真‘得劲儿’!”家住沁园小区的吴奶奶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该小区是沿河社区探索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的一个示范样板。近年来,依托沁园小区居民自治宝贵经验,社区走实走深基层党建路线,以“建支部强堡垒、抓联建惠民生、带共治促长效”为工作思路,组织党员、凝聚群众全面融入老旧小区共治共管共享,通过“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工作体系,将“无人管”变成“共同管”,持续改善辖区居民人居环境。

社区将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党员、单元长和居民代表等组织起来,成立业委会和议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适时召开居民议事会,让居民“议起来”,共同为楼院管理出谋划策;社区还组织辖区内退休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环境清洁、水电维修、爱心救助等服务队,让居民“动起来”,主动参与楼院内环境卫生整治、治安维稳和邻里帮扶等活动,形成“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管、居民事居民办”的新格局。

坚持为民服务,“陌生人”变“一家亲”。沿河社区党委结合辖区内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建立“五心驿站”,提供“聚心、安心、暖心、乐心、童心”服务,周边居民三五成群,或在暖心室体验区等待常规体检,或在童心室阅读区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一派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幸福场景。“既能享受助餐、医养服务,还有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就在家附近,我们的退休生活越来越好了。”沁园小区的居民李阿姨笑着说。

“我们街道老龄人口较多,一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如何服务好这个群体,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很重要的指标。”沿河社区负责人介绍道,辖区内建有老年食堂、搭建了戏曲演出平台,基本满足辖区老年人在生活、健康、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我们每天上午买完菜就到五心驿站和一群老伙伴聊聊天、下下棋、听听戏,大家伙之间走动得越来越多,孩子们都不在边上,但这里让我们倍感温暖。”这是来自大多数居民最真实的心声。

社区不仅注重加强居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坚持将“亲近感”元素融入社区治理,推行去办公化,搭建活动阵地,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形成聚变效应。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员”组织架构,推动网格服务阵地前置到小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两眼向下”看群众,提供免费理发、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创新社会治理,“大社区”变“小网格”。沿河社区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等分布现状,对社区进行网格划分,进行优化设置,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了一“网”兜起大小事、“小网格”优化“大治理”。“外墙脱落石材被加固,我们现在出门安心多了,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日前,沿河社区沁园小区居民王阿姨为社区网格长及时排除隐患点赞。

据悉,为真正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沿河社区各网格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机制,搭建三级议事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升级党群驿站,整合辖区党员资源,延伸社区服务“触角”,让社区网格员、居民党员代表、物业公司三方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今年以来,利用“小网格”管理模式,成功解决小区保洁、绿化、安保、公共设施维护等居民最急最忧最盼的重难点问题18件,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创新实施“走动式”工作法,建立以网格长、网格员、单元长、党员为代表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网格内“15分钟沿河社区生活圈”,定人定时定点对辖区楼栋进行走访,收集居民各类意见。面对走动中梳理的各种问题,小事及时解决,大事共同商议解决,难事及时上报解决,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百米”。(汤敏)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