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桐城市坚持探索新时代新媒体远教工作新方法,紧紧围绕远教站点、课程内容、远教形式,打造电教远教“磁性”,进一步提升远教吸引力,凝聚党员群众合力。
全面统筹,打造站点“磁极”。建立全市248个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AB岗”的动态更新制度,积极推进活动开展不力管理员的替换,逐步提高远教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依托苗山湖生态农场基地等,按照“五有”标准,探索打造“远教+基地”行业致富远教示范站点;以“双创双争”评选活动为契机,选树一批示范终端站点、学用示范基地、优秀站点管理员、优秀平台信息员、学用标兵等先进典型,作为激发和调动全市党员电教远教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全市远教站点开机率均达100%。依托“三会一课”制度,按照支部建设规范工程要求,持续推进远教站点向“两新”组织、机关和国有企业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站点便捷性。
精准发力,增强课程“磁力”。依托街道社区的“红色驿站”,征询受众需求,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受众,链式打造“三色课堂”。开设“红色”党性课堂,结合“固定学习日”活动,联合多部门摄制《暖“新”“桐”行》《裁一朵云霞做新裳》《高兴的事》重点片3部,《皖美村支书系列微视频》《肩负使命,勇当先锋》《迎难而上勇拼搏,履职尽责善作为》等微视频20余期;大力挖掘境内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第二课堂”,将桐城市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时期的革命遗址进行资源保护利用,形成了以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戴长春饭店、方家仓、叶家湾红色纪念馆等为串联的红色教育阵地,通过场景还原再造、老师引导讲解、学员参与体验的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摩体验中沉浸式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开设“绿色”农技课堂,依托全市党员示范基地,结合“第八届唐湾茶叶采摘节”等,定期现场提供技术普及、生产展示,开展木耳、茶叶等技能培训班,逐步提升站点针对性,桐城市白雾尖合作社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采取“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建设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和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开辟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平台,推动党建带动党群互助。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30余场次,参学党员群众达1200余人次。开设“金色”致富课堂,多次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和安徽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大棚蔬菜、瓜果种植、稻鸭共育等技能致富课程教学,孔城镇古井村菊花双培双带基地种植金色菊花15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87人就业,年收入增加近9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和企业共同发展壮大,有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开拓创新,激活学习“磁场”。打破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将党员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的远程教育模式,“线上”集成运用“共产党员”、“安徽先锋”视频号、“桐城先锋”视频号等载体,利用为民服务微信群、支部党员微信群每日转载学习强国、桐城先锋网、桐城先锋微信等内容,通过群内学习提醒+打卡的方式确保党员学有所效;“线下”依托“服务中心”“便民广场”,“田间课堂”以及“专家”现场授课的方式,通过文艺队伍生动讲、基层力量深入讲、特色宣讲团贴心讲,持续提升受众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所有党员学习全覆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给他们送去党的最新政策理论,满足党员干部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扩大远教覆盖面。推动党员教育传统手段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由固定场所、集中时间、统一内容向随时、随地、自由学习转变。2023年以来,桐城市共组织各级党员学习60余次,辐射各类群体3万余人。(段金辉 张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