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文昌街道翻身社区始终将“信用社区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突破口,瞄准桐城市党建联盟样板地的目标定位,以党建引领“信用社区”、“信用户”为抓手,打通不同领域信用壁垒,在市级12项福利清单的基础上,拓展“信用+”特色应用场景,为信用户制定特色福利,打造带有“翻身”自身特色的信用社区建设“样板”。
凝聚各方力量,畅通信用运行媒介。将“双报到”作为信用社区建设着力点。组织机关单位、学校、卫生服务站、非公企业等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报到党员主动签订《党建引领信用社区建设党员承诺书》,发挥带头作用始终走在前、干在前,形成了信用“党员带头用”的崭新格局。目前社区有37家机关1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创新信用主体。推出“信用+网格评议”模式,把网格纳入信用治理最小单位,组建“翻邻社”理事会,83名单元长均为信用助力员,每半年开展一次信用评议,完善恳谈提议、听证商议、效果评议的工作运行机制,对信用主体进行精准评价,有效促进了信用运行机制直达末梢、一贯到底。
制订睦邻公约,搭建信用评价体系。结合社区实际,收集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红色物业、信用商户等意见,通过“翻邻社”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制定出台了《翻身社区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民主评议细则》及27项赋分标准,对担任社区单元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支持物业工作等正面行为给予加分,对破坏公共秩序、影响邻里和谐等违反居民公约负面行为给予减分。以文都e家公众号“未来社区”为端口,引导居民信用户注册和荣誉信息的申报,同时将信用积分存入社区“信用银行”,“信用银行”发行“信用存折”,信用积分可通过“信用存折”中支取。
组建党建联盟,拓展特色信用场景。为激发居民群众参与信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应用场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党建“暖心”联盟组织建设,打破区域界限、条块界限,形成“跨界合作”,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服务联抓。社区已首批推出9处“信用+”特色应用场景,如:桐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AAA级信用户提供免费的劳动实践研学基地集体活动;桐城市农商银行向AAA级信用户提供低利率“创业贷”;黄甲镇石窑村针对AAA级信用户免费带领参观采摘菊花、冬桃;大众理发店免费理发服务;红色物业将针对AAA级信用户提供一次上门室内地面保洁一次、AA级信用户免费维修更换灯泡(材料业主自备)、A级信用户享受免费上门检查线路服务;在“信用超市”线上、线下使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等实物。
与民同心同行,夯实社区善治基础。在全市开展首个“信用+”特色应用场景启动仪式,9家应用场景单位参加,14名3A级信用户代表现场领取“信用场景”福利——桐城市活海欢乐水世界门票,并受邀参观桐城抽水蓄能电站。以“信用+”特色应用场景发布,搭建信用共建“大舞台”;把建设信用社区与“一改两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做实“党群会客厅”红色服务阵地,设置书记信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到“会客厅”里与居民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收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干部主动将自己的信用积分置换困难群众的“微心愿”,以党员的信用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诚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