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桐城市

桐城市实施“文都英才”工程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桐城市坚持党管人才,聚焦政策创新,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实施“文都英才”工程,加快推动招才引智工作,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有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引才。按需引才。围绕机电装备,绿色包装两大首位产业和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制定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注重人才资源信息统计,摸排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1.3万人。设立总规模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速人才向产业平台集聚。目前,全市机电装备产业规上企业82家、绿色包装产业规上企业187家,吸引1.4万人就业。分类引才。实施产业人才“313”引进计划,即每年引进3名能够在关键性技术研发和发展高兴产业上有成就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名产业高层次急需人才、30名新兴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实施“名师名医名匠”培养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引进,培育和引入与产业发展相契合创新型人才和技术研发团队。今年以来新引进2名博士后,新聘高级职称372人,新增企业高技能人才1000人。柔性引才。实行柔性引才补贴、奖励制度,鼓励企业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等,柔性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人才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协议且服务满一年,所在企业可申请引才补助。每年从省内外重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对接选拔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柔性挂职。


围绕创新创业扶才。推进人才兴企。开展企业家培育行动,建立企业家队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围绕“新生代”企业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每年举办2期企业经营管理研修班,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创新型企业家”和“十佳创新创业青年”评比。聚集战新产业,积极培育领军人才,全市现有省战新产业领军人才19人,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开展全程帮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人才创新创业成长周期规律,提供全程持续帮扶。对科研团队创办企业,经审定后以股权、债权投资等方式给予不高于1000万元创业资金扶持。探索发放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引导支持驰名商标企业利用商标专用权进行质押获取贷款。目前,通过商标权质押帮助企业融资超20亿元。2013年以来,全市选派6批共526名优秀干部进驻526家规上工业企业、部分重点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开展为期1年驻企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89个。对全市企业获批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并引进外国专家来桐工作的,按照1:1比例给予企业配套,对企业引进的重大项目,“一项一策”给予奖励。推进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搭建产业领域公共服务和科研创新平台,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20家,省级各类创新(服务)平台5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有效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中国茶科所江用文研究员专家工作站揭牌运行;成立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担任院长的安徽省首家县级创新研究院—桐城市创新研究院。对新认定(备案)省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备案)安庆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给予一次性6万元运营补贴。


完善配套措施留才。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把落实人才工作政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转化为机制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5大项若干个子项目,围绕申报、审核、立项、定责、督查、考评6个关键环节,明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市直单位为项目主体。加大补贴力度。出台政策,明确人才培养开发、交流引进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列入财政预算,按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加大投入;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桐就业创业,对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企业工作满1年以上全日制本科高校毕业生,给予为期3年生活津贴。突出精准服务。建立市级领导联系联络中高层次人才制度,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结对联系1至2名高层次人才,通过看望慰问、座谈联谊等方式,认真听取各方面人才意见和建议;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人才服务,将中核桐源公司、安徽金亿合金公司等35家重点骨干企业列为全市人才服务重点。健全保障体系。制定完善人才卡发放管理办法,整合人才服务功能,升级服务事项,为全市高层次人才在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其中为金卡用户提供12类26项服务,为银卡用户提供11类22项服务。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已安排人才公寓12套。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桐购买首套商品房的,按人才层次给予安家补贴,最高补助50万元。(桐城市委)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