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各级组织部门以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干部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更多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改革型干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整肃了一批“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不在状态”的干部,但仍有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有事一问三不知,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还有一些干部拈轻怕重“做样子”,遇到急难险重挑三拣四,以各种理由推脱;更有甚者面对“老大难”“硬骨头”,回避矛盾“绕弯子”,只想当“太平官”……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形式繁多,但不论是主观意愿的不想干还是埋怨客观因素的不好干,都在于没有守住理想信念,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不担当、不作为是部分干部经过个人利益计算后的选择,让他们在推进改革事业中干起来,既要扭转思想,解决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要畅通干部能上能下“双通道”。
改革道阻且长,需要干部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克服利益驱动的诱惑。有些干部一开始充满干劲,但是后劲不足,逐渐忘记初心,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初心使命教育,通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凝心铸魂、固本培元,帮助找回动力之源。改革之路需要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干部。还有些干部遇到问题就退缩,不愿意学习和改变,因此,要注重打造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加强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促使其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的行家里手。
提高干部配备“精准度”,需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要多到基层一线考察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中的表现,要多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考察他们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掌握干部的一贯表现。要大力起用担当作为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还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明晰干部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免责清单、实施细则和纠错流程,让锐意改革的“开路先锋”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还要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综合运用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督导检查等手段,公正客观地描绘干部“立体像”,让不合格者及时“下”,推动形成干部在推进改革事业中“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生动局面。(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