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合肥市潜山路三实大厦26楼宽敞的会议室里,40多名老年人胸佩党徽,正襟危坐,认真倾听主席台上的讲话。他们来自合肥市区各地,曾经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安庆市宿松县离退休党员。
“多亏了宿松县委的重视,为我们异地居住的党员建了一个新家,让我们告别了以前失落的日子”。原县委常委罗勒激动地说,支部的活动他一次不落。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离退休党员异地居住过候鸟式生活正演变为一种常态,如何破解这些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难题?2019年底县委全会上,县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要求,县委组织部积极落实县委指示,于2020年7月1日,在省城合肥隆重举行了“中共宿松县驻合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揭牌仪式。短短几个月,就有200多名宿松驻肥退休党员聚拢到党旗下。
建巢,让候鸟有“家”。200多名党员就像200多只候鸟分散在合肥市区各地,年龄、经历、身体、爱好各异,将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宿松县委组织部坚持“四有”标准为候鸟建“巢”:有合适的地点,有得力的班子,有丰富的活动,有一定的经费。
“这里公交四通八达,旁边就是地铁站,让我们少了许多奔波之累。”说起活动地点,许多老党员由衷地感慨。为选好点,先后发动合肥宿松商会和在肥创业的宿松籍人士的力量,最终选定合肥凌大塘零工集散中心作为支部活动场所。中心专门腾出一间房子给党支部作为固定活动场所。宿松籍企业家唐总也主动将潜山路三实大厦会议室作为支部大型会议场地。两处地点互相补充,满足了实际需要。
“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头人。支部书记选得好,支委一班人也非常热心,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告别了寂寞,增添了乐趣,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原县政协副主席李汝林动情地说。支部书记华实佑是知名的热心人,组织能力、奉献精神非常强,三名支委都是从正科级岗位上退下来的,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充电,为候鸟蓄能。“虽然支部定性为功能性支部,不接转关系、不发展党员、不接收党费,但在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我们也坚持“三不”:学习次数不打折扣、学习内容不打折扣、学习效果不打折扣。”支部书记华实佑表示。一年内,支委会和党小组长会13次,党员大会4次,雷打不动。充分发挥党员中县干、科干多的优势,动员他们轮流上党课,轮流带学党史等“四史”。集学的同时,支部建立图书角,开通微信群,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民法典》等自学资料,还邀请相关部门派员上门指导,送学。先后有:县直工委的党组织建设业务培训、县委宣讲团的党史讲座、合肥宿松商会和凌大塘社区党组织的横向交流,县委组织部更是多次派员参加支部大会,及时传达有关文件和县党代会、人代会、三干会精神,通报乡村换届等最新时事------
“支部活动方式灵活,充分考虑到了老同志的实际,在这里我们得到很大提升”。说起支部活动,原县直工委书记熊武松不住点头。去年4月,“学习党史,缅怀先烈” 主题党日活动在渡江战役纪念馆举办,10月,“谢党恩、度重阳”主题党日活动赴肥西县开展,并考察了当地宿松籍企业家叶金平创办的企业。这些户外活动,既丰富了党员生活,又交流了感情,凝聚了人心。党员纷纷做视频、发抖音、写诗词,尽情抒怀,支委王先连撰写的心得、诗友沈巧枝吟颂的七律刷爆了朋友圈。
“听乡音,说乡事,诉乡情,支部像条无形的纽带将分散的党员紧紧连在一起,也将我们的心和党组织,和家乡联系得更紧密。”从教育系统退休的吴灼平文绉绉地说。
服务,让候鸟恋“家”。“我们这些游子最怕的是寂寞,最需要的是温暖,驻肥支部真是暖心的家。”原县文联主席王先珩快人快语。
连年来,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深入宿松驻合肥老党员、老干部群体实地调研,向他们通报家乡的发展,带去组织的关心,特别注重倾听他们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力求将“家”真正建在党员的心坎上。今年2月28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高海松会同县直工委书记黄伟平专程参加支部扩大会,与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深入交流,就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人性化建设、功能的提升充分交流意见,同时将老同志们密切关注的就医、养老、上学等切身问题一一记下。
得知他们的个人医保跨地区结算不顺畅,支部立即联系县医保局,在合肥设立了两个报销点。得知异地住院备案制度和报销比例还是“老黄历”,不能适应大批“候鸟”异地就医的形势,党支部负责人立即与医保部门联系,协调研究解决办法。
离休干部张玉珏卧病在床,支部书记华实佑亲自上门看望;逢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在群里传递问候;遇恶劣天气,及时提醒注意事项;春节期间,更是普遍登门走访慰问一批老党员。“这个家不仅解决我们的组织生活问题,还解决我们的家庭生活问题,兄弟县里的老同志都羡慕不已。” 张玉珏自豪地说。
引领,促候鸟奋飞。提起这个“家”,支委母汉松侃侃而谈:“这个家是纽带,是桥梁,更是灯塔。注重与家乡互动,注重融入合肥当地,更注重创设机会,让党员展示形象有站台,发挥作用有舞台”。
支部先后与合肥宿松商会党支部、凌大塘集散中心党支部结对共建,春节前夕,合作开展“迎新春、送祝福”活动,组织爱好书法的老党员为临工书写对联近百幅。今年6月,参加凌大塘社区临工文化节,组织爱好戏曲的党员表演黄梅戏节目,大受欢迎。还组织能讲说会的老党员到中小学生中宣讲,教育下一代将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老党员们身在合肥,心系宿松,他们利用驻合肥时间较长、资源较多的优势,先后动员不少宿松籍企业家响应“双招双引”政策,回乡投资创业,引导宿松籍企业家叶金平等向家乡贫困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等爱心物资1000多套,引导安徽松梓教育基金会资助在肥就读的贫困大学生200余人。2021年初,家乡疫苗接种工作压力山大,支部主动请缨,担负起宿松在肥居住老同志的疫苗清查工作,从摸底,通知,接送,接种到护送回家全程服务,周到细致,顺利为10多名老同志接种疫苗。
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支部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安徽省离退休干部职工示范党支部”称号。
“宿松驻肥老干部支部要一如既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宿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鲁长江勉励驻肥老干部党支部说。 (刘连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