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的效能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社区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基层治理惠民生,居保服务到家门 要让基层治理效能真正惠及民生,关键在于将各项服务精准送到居民身边,居民养老保险正是与群众晚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核心民生事项。社区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站”,自然成为推动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工作的主力军。 社区开展居民养老保险活动,既能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帮居民算好 “养老保障账”,又能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精准服务。比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参保手续,为年轻人解答线上缴费流程,及时提醒断缴居民续缴,避免影响待遇享受。这种“家门口”的服务,不仅让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也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接传递到每一位居民心中,切实筑牢群众的晚年生活保障线。 政策宣传进社区,养老保障入人心 在刘纪社区,一场关于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活动正火热开展。从便民服务大厅到街头巷尾,工作人员用细致地讲解和暖心的服务,将“老有颐养”的保障送到居民身边。走进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一位老人讲解养老保险政策细则。桌上的宣传册详细罗列着缴费档次、补贴标准、养老金计算方式等关键信息,旁边的“养老缴费”二维码更是让参保缴费实现了“线上办、随时办”。这种“一对一”的答疑模式,让复杂的政策变得通俗易懂。不少居民在了解后,当场就询问起参保的具体流程。 居保宣传暖社区,晚年幸福有“靠山” 街头的宣传展台同样热闹非凡,“居保养老政策”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居民分发宣传资料,用接地气的语言解读“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政策优势。一位老人仔细翻阅着资料,时不时向工作人员提问,脸上渐渐露出安心的笑容。这样的场景在活动中不断上演,无论是线上线下操作指导,还是针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服务,都体现了政策落实的细致与温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居民晚年生活撑起的“保护伞”,它打破身份限制,让年满16周岁的城乡居民都能参保。缴费档次灵活可选,政府还会给予补贴,缴费年限越长、档次越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逐年上调,个人账户则积累着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利息,双重保障让居民的晚年生活更有底气,更为居民的晚年生活提前规划一份稳稳的幸福。 为避免整治后出现“反弹”,天柱社区还安排网格员对公共绿化带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巡查中,一旦发现新的违规种菜行为立即制止并联系工作人员进行清理,坚决遏制“毁绿种菜”现象再次出现。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小投入换大安心”,这简单的七个字,既是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生动写照,更是刘纪社区践行基层治理温度的有力注脚。从便民大厅里耐心的“一对一”讲解,到街头展台前接地气的政策解读,社区把看似“小投入”的参保缴费,变成了守护居民晚年“大安心”的坚实依靠。如今,越来越多的刘纪社区居民主动为养老“储力”,让“金色岁月”不再止于期待。未来,随着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持续落地、社区服务的不断细化,这份“小投入”带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必将在更多家庭的晚年生活中延续,让每一段夕阳时光都能温暖无忧、安稳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