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政务

首页 >> 时政要闻 >> 县区传真 >> 经开区

安庆经开区老峰镇:党建联建聚合力 三产融合绘“丰”景

“镇里的助农政策越来越多了,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不用再跑老远去打工,回家干喜欢的农业。”安庆经开区老峰镇长山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吴丹丹在生态农庄里边打包葡萄边笑着说。

近年来,老峰镇依托联村共建、农旅融合、多元增收的“三条腿”推进乡村振兴快步走,以党建为纽带,串联起产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振兴链条。

组织联动破瓶颈‌:从“单村突围”到“全域共建”

破解单个农业村资源有限、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老峰镇秉持“振兴乡村、帮扶惠农”的核心理念,勇于打破“一村一地”的思维定式,将组织力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牵头推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将原本分散的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高效聚合,形成强大的产业矩阵。

老峰镇坚持党建引领,奋力打造“一村一品”。新光村以花为媒开启“花香之旅”,长山村草莓、葡萄、蓝莓等瓜果飘香的家庭农场带领群众致富,广丰村脆甜多汁的白桃和锦绣黄桃享誉城郊,党员干部带头宣传特色产业,老峰镇农业村正以奋起之势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此外,镇域内其他10个村(社区)与农业村开展联建帮带活动,志愿者通过线上视频宣传和线下“口口相传”等方式,扩大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拓宽销售范围,促进民富村强。从三个农业村“单打独斗”到全镇村(社区)“抱团共建”,不仅是村民“钱袋子”越来越充实,更是老峰品牌的外拓,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澎湃而持续的新动能,夯实了共同富裕的根基。


农旅融合添动能‌:从“传统种植”到“研学经济”

产业要兴旺,必须走融合发展的新路。老峰镇摒弃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巧妙地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以“亲子互动+研学教育”为鲜明特色,探索出一条农旅文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瞧,这就是我们的滴灌和喷灌系统,它能精准调控作物需求,给它们适量‘喝水’。”在圆梦生态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吴丹丹指着恒温大棚里的浇水系统,向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讲解着滴灌种植技术。

老峰镇农业村探索从简单农业研学课程入手,精心策划了果蔬采摘季、种植体验季、共享菜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年接待研学团体20余批次。游客们不仅能亲手采摘草莓、蓝莓、柑橘、西瓜等新鲜果蔬,更能沉浸式体验农事劳作,感受田园乐趣。近年来,一拨拨学生和亲子家庭慕名而来,家庭农场内欢声笑语不断,沉寂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这股“研学热”也强力带动了周边农家乐、花卉观光等业态,乡村的活力被充分激发。


多元机制固成果‌: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赢”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惠及农民。老峰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着力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增收保障机制,确保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

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提升”。老峰镇依托“村党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发展模式,“摇钱树”工程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和村民的“庭院经济”收入;村党组织为家庭农村提供联系技术指导和助力宣传销售等服务,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家庭农场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村民年增收1万余元。对于农户而言,收益渠道实现了多元化:稳定的土地租金是基础保障,在家庭农场务工获得薪金是直接增收,参与中心村庄建设还能提升居住环境。村民们的口袋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越发笃定。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党建引领的联村共建模式正催生着“1+1>2”的聚合效应。从恒温大棚的科技农业到研学基地的欢声笑语,从家庭农场的多元经营到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老峰镇将以三产融合为笔,以共同富裕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主办: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
承办:安庆市党员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安庆开放大学网络中心
推荐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Chrome、Firefox、Safari,在IPAD上可获最佳浏览效果。
Copyright 2024© 皖ICP备20005635号-1 皖公安备340811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