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峰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聚能量、强志愿、谋幸福”的长效机制,解锁从“微志愿”到“群效能”的志愿服务“三部曲”。
构建“组织力+资源池”双轮驱动 激活志愿力量“聚能环”
老峰镇始终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载体,组建7个村(社区)党建共建小组,联合机关职能部门、辖区企业党组织等,把党员志愿者、“五老”成员等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探索完善“党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建在引领志愿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一老一小”,将志愿服务与“老小”需求有机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探索并搭建多样化的“老小”服务平台,激发老党员老干部积极性,形成“小老”助“小小”,“小老”帮“老老”的模式,强化志愿服务力量。2025年以来,共开展心理咨询、课业辅导、爱心运动等“老小”互助活动近10次,凝聚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反响较好。
打造“新平台+网格化”智慧矩阵 跑出服务模式“加速度”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老峰镇实际,努力做到逢会必宣。2025年以来结合会议宣传志愿服务精神10余次,鼓励动员群众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宣讲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招志愿者”“我奉献、我快乐”成为新风尚。
常态化开展网格走访,公开招聘网格员61名,织密网格管控治理体系。结合“周三夜访”等工作,网格员与“红马甲”志愿者入户提供服务,成为惠民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文明实践的“倡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2025年以来,老峰镇开展“周三夜访”“吃茶话事”“逢四说事”书记接待日活动共达120余次,帮助群众解答疑难问题100余个,巧用“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2起,有效维护了邻里之间的安定和谐,推动“文明之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解码“同参与+共进步”服务密码 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老峰镇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不断拓展、丰富服务内容;利用居民微信群发布志愿活动信息,鼓励群众参与;在助残帮困、科普宣传、文化惠民、体育健身等方面,广大志愿者主动参与、积极作为,成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同时,积极整合辖区多方资源扩宽激励渠道,无论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生活环境,整治“飞线充电”提升安全指数,还开设“小蜜蜂”公益课堂丰富儿童生活,这些志愿服务的现实场景为志愿服务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共居、共乐、共融、共享的良好氛围,增强了辖区居民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组织广大群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老峰镇党委始终发挥“红色引擎”作用,通过“党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三向发力引领“志愿红”,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拓展服务维度,以实际行动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雷锋精神”在为民服务中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