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芭茅村党支部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听民意、谋实策、聚资源、兴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班子,坚持“群众事群众议”,通过入户走访、小组会议等方式征集意见,精准谋划出“特色种植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核心方向。这一规划既立足本村适合草莓、黄桃生长的自然条件,又兼顾村民增收期盼,形成“一核多元”思路:以特色种植为基础,配套初加工车间、休闲垂钓区、智慧菜园、露营基地,构建“种植+采摘+旅游”融合产业体系。
项目落地,资金是关键。村党支部主动作为,书记带队向上级汇报规划与村民意愿,凭借扎实工作争取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资金到位后,2025年“书记项目”稳步推进:建成900平方米初加工车间,可将草莓、黄桃加工成果干、果酱等,提升附加值;改造闲置坑塘为垂钓休闲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打造“智慧菜园”,实现灌溉施肥智能化。
历年“书记项目”也是成果丰硕。种植产业园成“聚宝盆”,先后建成18亩草莓园、108亩黄桃园、70亩苹果梨基地、650亩莲藕基地,产品远销各地;摩玛空间露营基地年均接待超万人次,带动农家乐、农产品销售;采摘园成亲子游、研学热门地,尽显乡村活力。
曾经贫穷落后的芭茅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打卡热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万元增至110万元。产业园日趋完善,村组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升级,人居环境“蝶变”,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又有产业园务工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钱袋子鼓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生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书记项目”成效,拓展产业形态,让乡村振兴路子更宽,村民日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