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凤溪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果蔬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走进社区蔬菜大棚,藤蔓上挂满了顶花带刺的黄瓜,色泽翠绿饱满。工作人员正穿梭其间,细致地进行采摘、分拣和装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今年气候条件并不理想,但我们通过精细化管理,黄瓜产量反而比去年更高,口感也更加脆嫩。”大棚现场负责人金好生笑着说。这批黄瓜主要供应周边农贸市场,因品质新鲜,上市后很快成为“抢手货”,目前每天可稳定出货400多斤,销路顺畅。
在相邻的大棚中,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样吸引眼球——刚栽下不久的四季豆藤蔓已开始攀爬,辣椒苗舒展嫩叶,扎根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我们根据季节变化,提前规划种植品类,黄瓜采收后,四季豆和辣椒就能接茬上市,确保大棚‘四季有产、持续增收’。”社区大棚技术员彭师傅介绍道。为保障作物良好生长,彭师傅每天都会来到棚内进行技术指导,从品种选育、生产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进,助力大棚产出“放心菜”。
除了眼前的丰收喜悦,社区二期20亩蔬菜大棚的建设也迎来新进展。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园区便道铺设、排水沟修建等收尾工作,各项工序有条不紊。“二期大棚预计下个月即可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种植包菜、莴笋等应季果蔬,既能丰富产品种类,还可带动更多周边居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凤溪社区产业负责人龙腾飞表示。
从现有大棚的“硕果累累”,到新大棚的“加速推进”,凤溪社区正以蔬菜大棚为抓手,持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既保障了“菜篮子”供应,也拓宽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增收路径。下一步,社区还将围绕蔬菜产销对接,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让大棚的“好收成”真正转化为社区集体经济的“好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