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秀区白泽湖乡大枫社区,有一个由“90后”夫妻创办的水产养殖基地,丈夫潘宏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妻子王晓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们既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又有科学养殖的本领,返乡创业以来,为当地传统水产养殖行业送来了一股科学养殖的新风。
这个养殖基地共200亩,其中水面110亩,共有11个塘口,在塘鱼虾10余个品种约200万尾,基地其他土地种了些玉米、芝麻等。潘宏和妻子王晓晴同岁,今年都是32岁。王晓晴目前正忙着在外联络市场,基地则由潘宏全面负责。7月30日傍晚,潘宏用车装了200斤溪石斑鱼,到批发市场加水站换水后,立即开往安徽肥东,送到一家经销商那里,等到回家时,已是午夜12时。睡了几个小时,早晨4时30分,他又起床开始巡查塘口情况了。
“搞水产有时忙有时闲,这段时间就是忙的时候,我大前天跑了一趟浙江杭州,送了600斤溪石斑鱼过去,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现在溪石斑鱼上市,本地市场每天要卖三四十斤,外地市场每周要卖四五百斤,都是我一个人开车送过去。”潘宏言语间丝毫不见疲惫的神情。
过了10多分钟,潘宏开始起地笼,记者拿着鱼筛准备接鱼。他扯起地笼,只见里面一条条溪石斑鱼蹦跶着,他将鱼倒到鱼筛里说,这样可以把小鱼筛掉,等长大了再捕捞。就这样,记者和潘宏一起配合着起了几个地笼,筛掉小鱼并将大鱼装进了车上的水箱,准备出发。“我这一整车可以装四五千斤鱼,今天一个水箱装了50斤溪石斑鱼,虽然量不大,但一斤能卖40元,这么多就是2000元,成本大概1000元,对半赚。”潘宏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安庆本地市场高温期鲈鱼缺口约40万斤,我们要争取填补一半;罗氏虾在本地市场也比较稀缺,也要扩大养殖规模……”谈及未来几年的打算,潘宏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明年,他和妻子计划还要在市区别的乡镇承包塘口,扩大养殖规模。“我们还要把所有小品种鱼的经销商确定下来、稳定下来,定期供货。”潘宏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