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岭镇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小辣椒、小菊花、果蔬三大重点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集体增效。2024年,村均集体收入达140余万元。
火红辣椒串起产业致富链。走进罗岭镇的辣椒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垄垄整齐的辣椒苗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翠绿的叶片间,已经隐隐可见一串串小巧玲珑的辣椒。村民们穿梭其中,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近年来,罗岭镇整镇推进“小红椒”全产业链建设。全镇种植朝天椒、艳椒、二荆条等多个品种,覆盖8个村(社区)。从育苗、移栽、管护到成熟采摘,辣椒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村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等辣椒采摘时,每天务工人数可达100多人,每人日均工资80元。为了提升辣椒产业的附加值,罗岭镇还建设了辣椒烘干车间,对全镇的辣椒进行加工,解决新采摘辣椒因运输不及时而腐烂的问题。同时,加强与“中华老字号”胡玉美合作力度,推动辣椒产业全链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金菊飘香绽放文旅新活力。罗岭镇小菊花产业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妙山村、黄梅村以“菊”为链,全面推行“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种植金丝皇菊、婺源皇菊等多个品种,有效带动周边100多名群众就业。为了促进“三产”融合,妙山村建设菊花烘干车间标准化厂房,发展菊花深加工项目,做大做强“春峦独秀”品牌,全力打造集种植、采摘到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黄梅村则立足本村实际情况,组建安庆市七彩黄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菊花合作社,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依托严凤英故里文化底蕴,深度挖掘黄梅戏与菊花文化融合点,打造“听戏赏菊”“采摘研学”等文旅项目,实现农文旅融合,让菊花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四季果蔬撑起田园振兴梦。除了小辣椒和小菊花,罗岭镇的果蔬产业也颇具规模。以罗岭生态园等为代表的蔬菜大棚,主要种植南瓜、番茄、花菜、黄瓜、瓠子、莴笋等丰富多样的时令蔬菜;阳光雨露、双益葡萄园等特色采摘园则重点发展葡萄、黄桃、柑橘等深受欢迎的水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蓝莓产业,2024年黄梅村引进蓝莓种植项目,并配套建设了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自动化微喷和遮阳温控三大先进系统,打造标准化的蓝莓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成为产业升级的新亮点。
近年来,罗岭镇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在大棚种植上做文章,通过政策激励、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各村(社区)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瓜果。凤溪社区的大棚蔬菜每年轮作,以花菜、螺丝椒等时令或反季节果蔬为主,同时,罗岭社区配套建成900㎡的蔬菜分拣中心,有效提升了蔬菜附加值,逐步形成生产链 - 加工链 - 销售链“三链”紧扣的发展格局。
下一步,罗岭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三产融合,让小产业发挥大能量,为乡村振兴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撰稿人:鲁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