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群众的一件件民生“小事”,看起来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小事”不小视、“小难”不轻视。近年来,妙山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让群众安心舒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于细微之处入手,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不断厚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色。
让“民生清单”变为“幸福清单”。群众是“命题人”,党员干部是“答题人”。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妙山村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真正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天的饭餐,分量足、味道香,只花6块钱就能吃到饱。老年食堂,我们真是打心眼里满意。”午餐时间一到,年逾70多岁的汪大爷像往常一样走进妙山村的老年食堂享用午餐。紧盯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妙山村把打造“老年食堂”建设列入办好“10件民生实事”清单,投资3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800㎡,内部设置有老年文化娱乐室、餐厅、休息室、卫生间等多个功能空间的老年食堂,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孤寡、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同时也为其他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就餐服务。不让政策停在纸上,不让服务挂在嘴上,不让责任闲在手上。妙山村始终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勠力践行为民初心,让民生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
将“民生难点”变为“服务亮点”。民生是“考场”,群众是“考官”,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爹爹,你看镜头,根据语音提示眨眨眼、张张嘴、摇摇头……认证成功。”70多岁的汪大爷,儿女在外,行动不便,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个季度的养老保险认证成了老人的烦心事。工作人员知晓情况后,主动上门提供服务,耐心细致地帮助老人认证,并留下操作流程,亲切地与他拉家常,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关爱,让老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汪大爷开心地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弄,村里真是太贴心了。”
将“民生所盼”变为“民声所赞”。只有切实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的小事抓实、抓细,将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在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宜居,是每个人的梦想。春季,走进妙山村,柏油路四通八达,墙体彩绘灵动优美,绿化景观苍翠欲滴,淳朴乡风扑面而来……一幅和谐秀美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在村里的带领下,我们进一步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难点,通过网格划分责任田,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由‘净’到‘美’转变。”妙山村党委书记说道。网格内凝聚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围绕房前屋后、坑塘周边的“三大堆”、枯枝落叶、小广告进行“拉网式”清理,不留死角盲区,确保村庄全域整洁有序。在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妙山村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下一步,妙山村将继续坚持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出发,瞄准“关键小事”撬动“民生大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化解民生难题,打通民生堵点,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