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不改,时光依旧,罗岭镇村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完美实现“大变身”,走进罗岭镇,如火如荼建设的S22天天高速、成片的农业大棚、山水环抱的特色民宿,洁净的水泥路面、淳朴自然的农家庭院……一幅幅画面映入眼帘,近年来,罗岭镇铆足实干之劲,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农”墨重彩的和美画卷在罗岭大地徐徐铺展。
有“钱”景——特色产业“壮骨”。近年来,罗岭镇紧扣农村产业发展要素,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群众、集体“双增收”。
罗岭镇以村居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由量向质快速转变,实现了“镇有主导产业基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紧抓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七彩黄梅”“菜子湖龙凤椒”“龙山云雾茶”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牌,实现农产品的品质优势向品牌优势的转化,为产业振兴提供基础支撑。狠抓招商引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菊花果蔬加工基地、辣椒烘干车间、蔬菜分拣中心,全力促成标准化蓝莓加工基地、胡玉美辣椒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
如今,在罗岭,小红稻、小红椒、小菊花、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到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一项项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座座蔬菜大棚勃发生机;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异彩纷呈。
有“愿”景——文明乡风“铸魂”。来到黄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里人气颇旺,尤其是其间的农家书屋,健康生活、科普宣传、休闲娱乐……种类繁多、排列整齐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村民们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坐在一旁的阅读区,在家门口的“精神乐园”里,实现了一次“加油”、收获“加倍”,用浓郁的书香涵养了乡村文明。
近年来,罗岭镇逐步从“一处好”向“一片好”、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现有阵地资源,开展“村晚”“国庆天天乐”“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将文明融入农村生活。同时,各村居以积分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小积分、大治理”的作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用村规民约“规”出乡村好风气、“约”出文明新风尚;开展“安庆好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营造比学争优的良好氛围,让群众自觉成为文明乡风的缔造者和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