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寒冬之后,五横社区的田野褪去了秋色,却因一片片覆盖秸秆的菌床而焕发勃勃生机。赤松茸在腐殖土中悄然孕育,平菇在智能化大棚内层层叠生,这座生态之乡正以“冬闲田”为纸、菌菇为笔,绘就一幅热气腾腾的产业振兴图景。
盘活冬闲田,赤松茸种出“生态账”。走进社区赤松茸种植基地,秸秆编织的“温床”下,菌丝正吸收养分蓄势待发。社区创新“稻菌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赤松茸,将废弃秸秆转化为菌菇基质,实现“秸秆变菇、菌渣还田”的循环农业。2024年,社区种植30亩赤松茸,亩产高达3000斤,产值突破50万元,让“冬闲田”变“增收田”。社区书记杨善文介绍:“赤松茸种植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是真正的绿色‘聚宝盆’!”
科技赋能,大棚平菇四季生“金”。在智能化食用菌产业园的大棚内,数万根菌棒整齐排列,平菇如云朵般簇拥绽放。社区通过“支部+合作社”模式,引进自动化喷淋系统和菌棒发酵技术,实现全年稳定生产,日产鲜菇超1000公斤。
冬藏春发,振兴路上“菇”舞人心。寒风掠过菌田,掀开的是五横人因地制宜的智慧。当传统农耕邂逅现代科技,当废弃资源化身富民产业,这座皖南乡村正以菌菇为媒,书写着“冬闲人不闲,产业火全年”的振兴篇章。未来,社区将深化“护生态+强产业”双赢模式,让朵朵菌菇继续撑起乡村振兴的“幸福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