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潜山市龙潭乡白寨村的木耳种植基地正式启动生产运营。700平方米标准化大棚内,几千只黑木耳菌棒映入眼帘,标志着该村首个规模化食用菌产业项目落地。
该项目由上海铁路局集团公司投入帮扶资金6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村集体自筹资金采购菌棒并负责日常运营。大棚采用三层垂直悬挂种植模式,每列钢架分布三排菌桩,较传统平面种植大大提升空间利用率。配套智能喷灌系统,精准维持木耳生长所需的温湿环境。基地同步建立生产数据监测体系,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黑木耳生长周期约20-25天,自本批次种植起至12月末可持续产出鲜耳。现阶段已吸纳二十余名劳动力参与菌棒固定、环境调控等基础作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是村集体经济自主运营的新起点。”白寨村党支部书记表示,首批鲜耳采收后将在村集体建设的晾晒棚加工,成品将通过“帮扶单位定向采购+本地零售”双渠道销售。一排排钢架间,菌棒浸润着科技助农的甘露,这座现代化大棚正成为乡村产业的“立体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