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潜山市委组织部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实施各领域“书记项目”,强基础、促提升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报表、图片、新闻宣传、现场暗访、集中督查等方式,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实施“书记项目”213个(已完成182个)、“书记领办事项”914个(已完成781个),新华社记者来潜专题采访“书记项目”实施情况,黄铺村“小田变大田”书记项目获副省长张曙光肯定。将老年助餐和文明菜市纳入“书记项目”实施重点,全市48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已全部建成,接待就餐达9000人次。天柱、彰法山、油坝菜市完成改造,城北活禽交易场所正式启用,文明菜市工作有序推进。在农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中,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获评A等次(全省唯一)。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整合资金7365万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63个,黄铺镇黄铺村获安庆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评选观摩活动一等奖。确定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采取“六个一”举措,“一村一策”实施整顿,现已基本完成整顿任务。完成排查整顿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工作任务,认定存在违规违纪入党问题党员475人,追究293名相关责任人责任。加强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教育管理,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开展“擂台比武”,设置相应奖项,激励干事创业。联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全覆盖选聘乡村振兴专干。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完成2个乡镇21个村(社区)试点基础上,再选择7个乡镇、78个村开展新一轮建设。在社区,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落实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厘清部门和社区职责,提升社区服务质效。在国企,成立潜润集团党委,通过挂职形式配强党委领导班子,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在非公,制定“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物业行业党委。设置15个红色驿站,成立源潭刷业联合党委、快递外卖配送、快递、交通运输行业、旅游行业党委,统筹推动重点新业态党建工作。在公立医院,开展党建综合调研,推进医院党建、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在中小学校,突出抓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意见的学习贯彻,结合学校人事调整,配强党建工作力量。
(二)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重谋划、立规范
规范干部培养管理使用程序。细化市直单位干部到乡镇挂职、乡镇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选派干部到外地体悟实训、选派干部到潜润集团挂职等具体操作办法,清退76名市直单位抽借调干部,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市直机关择优选任公务员考试。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派8名到乡镇挂职,遴选29名赴江苏溧阳、合肥长丰、池州贵池体悟实训。全面开展干部档案自查。组织20名机关干部集中利用1个月多时间对全市2100余份干部档案(公务员+事业科干)开展地毯式排查,初步排查疑似出生年月问题28个。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制定《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实施意见(试行)》,会同市委考核办、市统计局,对第二季度经济发展指标靠后的4个乡镇和市直部门进行调研约谈。加强日常监督。深入6个乡镇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召开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三)奋力补齐人才工作短板,建机制、优服务
完善政策机制。及时调整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部门职责,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议事制度。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成立人才促进发展中心,先后出台人才引进、培养、购房、租房等相关政策。加强人才引育。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88人次。组织企事业单位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18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在部分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协助源潭制刷企业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建立4所研发中心,推动安徽天柱山旅游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战略合作,共同筹建文旅研究院(潜山分院)。增进人才服务。采集人才信息89932条(含在潜人才51534条、在外人才信息38398条),补全人才信息数据25369条,完成我市高层次人才及知名企业家名录。建成2所人才驿站。推介2名企业人才申报省“特支计划”,3家企业申报“115”团队,2名省“特支计划”人才入驻“江淮英才港”。推荐北京锐业制药(潜山)有限公司及福泰多舒席获得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国赛预选资格。
(四)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转作风、抓落实
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开展部机关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将理论学习作为部长办公会、部务会会议第一议题,推进政治学习入脑入心。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各科室工作进度,要求各科室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加强工作统筹;实行周工作例会制度,每周调度推进日常工作,督促工作落实;压实各科室信息宣传工作责任,上报数量有效提升,一些特色做法被共产党员手机报、安徽组工信息采用。建设机关文化。常态化举办“组工大讲坛”、“学经济、提能力、促发展”系列活动,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打造“赤诚向党 活力组工”机关品牌,设立部机关读书角,组建机关篮球队、慢跑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干部业余生活。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效果欠佳。通过党建引领手段,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办法不多、探索不深,一定程度上存在基层党建和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二是干部选用统筹不够。从事业发展角度培养、选配干部较多,缺少整体和长远谋划,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不高;干部培训重点在科级干部上,科级以下干部、专业型干部教育培训较少。三是信息宣传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组工信息宣传激励调度效果欠佳,虽有一定报送量,但质量不高,采用率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铸牢政治“红心”,抓紧思想政治力。采取党校阵地集中学、实践基地现场学、网络平台在线学等形式,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进红色研学现场体验教学体系建设,研发精品电教远教系列教学课程。扎实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教育培训。
(二)穿好组织“红线”,抓好党建组织力。调度推进市管党(工)委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组织开展优秀“书记项目”或“书记领办事项”展播活动。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扩面提质,进一步丰富场景应用,深化授信用信实效。认真落实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若干措施,细化网格管理,健全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非公党建“两项排查”,力争入库非公企业数和党组织组建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做好非公党建指导员轮换工作,督促指导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行业党委发挥作用。统筹抓好机关、国企、中小学校、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
(三)引领干部“红专”,抓实干部执行力。系统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墩苗·助长”计划,通过挂职交流、体悟实训增加干部岗位阅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执行力。贯彻落实“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实施意见,进一步树立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开展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回头看”,了解和掌握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运行状况。认真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违规企业兼职、因私出国(境)查核、档案审核等工作,用严格监督规范执行力。
(四)释放人才“红利”,抓活人才创新力。深入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打法,积极落实党委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组织开展“访贤问能”及“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扎实推进人才“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人才分级分类目录,为不同层次领域人才提供针对性服务。分类型修订完善党政、企业、专技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建设人才公寓、落实购房补贴、开辟就医就学绿色通道,以优质服务吸引、激励人才创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