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2年,潜山市委组织部围绕保障和服务中心大局,全覆盖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新华社记者来潜专题采访“书记项目”实施情况,黄铺村“小田变大田”书记项目获副省长张曙光肯定,黄铺村获安庆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评选观摩活动一等奖;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梅城镇阳光城小区获评省级首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天柱山镇风景村第一书记王锋获安庆市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比武”一等奖。圆满完成潜山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和市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配备,干部队伍年龄、学历、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成立人才促进发展中心,大力推进人才引育,人才服务不断优化。组织工作显示度不断增强,中国组织人事报、中组部共产党员微信等媒体采用我市相关稿件。
2023年,潜山市委组织部将继续坚持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围绕“规范、精细、争先”目标,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自身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实现整体工作争先进位,为推动潜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聚焦“两个确立”,树牢政治建设首位性。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科级干部进行轮训,采取党校阵地集中学、实践基地现场学、网络平台在线学等形式,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覆盖。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系统谋划,建立干部培训台账,按照5年一轮的要求,对科级干部开展培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制定2023年专题培训计划,谋划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4个主体班次内容,着力提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防范重大风险、驾驭复杂局面、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
二、聚焦大抓基层,提升强基固本组织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党建鲜明导向,持续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扩面提质,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黄铺经验”,推进党建引领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动打造乡村振兴“潜山样板”。深化“双联系双服务双报到”机制,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推行社区工作者员额管理,提升城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巩固拓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党建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和党务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努力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工作落实“推拖糊”问题。继续实施非公党建“双创两提升”工程,做“靓”红色驿站,切实发挥联合党委作用,推动党群组织应建尽建。统筹推进国企、学校、医院党建工作,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培育,力争2023年底在全市打造50个党建微品牌。
三、聚焦选优配强,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加强干部三案管理,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发挥机构编制作用,调研分析未来5年干部退休情况,做好中长期编制使用、人员流动统筹谋划。系统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墩苗·助长”计划,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分领域分级别动态建立后备干部库。贯彻落实“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实施意见,加强日常监测分析,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用好职级晋升等干部激励措施,对于在乡镇及抽调重点工作一线实绩突出、埋头实干的干部,探索采取不同的职级晋升条件予以倾斜,激励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打破职级论资排辈和普惠制,进一步树立重基层、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强干部日常监督,认真开展违规企业兼职、因私出国(境)查核等工作。规范公务员日常监督管理。推进老有所学行动,发挥“五老”作用,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
四、聚焦赋能发展,加快产业人才融合度。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积极落实党委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出台支持产业人才发展“8条举措”,围绕正威、慧儒、鑫辉源等重点企业做细做实人才引育和服务。用好用活人才“信息库”,编制市级人才分类目录,优化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采用“政企融合”培养模式,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调源潭制刷企业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建立研发中心,推动安徽天柱山旅游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战略合作,共同筹建文旅研究院(潜山分院)。健全完善“潜阳优才卡”及相关政策,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五、聚焦干事创业,推动机关建设走在前。及时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市组织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健全完善部机关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机关作风。继续开展“赤诚向党 活力组工”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发挥“书香组工读书角”功能,常态化举办“组工大讲坛”、“学经济、提能力、促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锻造身心健康、能力出众的组工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