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桐城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和安庆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双过半”。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抓“大事”。把迎接和服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今年头等大事,认真做好代表推荐等工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同时,按照省委部署,着力抓信访改作风,落实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等工作,与信访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制度,组建重点信访事项化解专班,开展重点信访事项督办督查,在信访一线考察识别提拔4名干部。助力优环境稳经济,出台组织部门稳企助企十项举措。用好党建指导员队伍和“三师”服务团,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作用,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督促配齐基层统计人员,及时兑现人才奖补资金340万元。发动基层党组织帮助种粮大户降本增效。倾力暖民心增福祉,围绕“学得了、学得好”,加快市镇村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已新增5个基层办学点,推动市老年大学创全国示范,筹建老年教育发展基金。
二是集中攻坚破“难事”。把研究破解重难点问题特别是揭榜领题摆在重要位置。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方面,完善政治素质档案,优化考核负面清单,改进谈话方式,运用巡察、审计等多方面信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在加强人才精准服务方面,制定人才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办法,出台支持桐城籍院士创新创业措施;实施人才公寓提升计划,推广人才码,成立人才服务联盟,升级服务事项,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在北上广深筹建人才工作站。在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效方面,利用文都e家智慧党建系统,加强网上巡查,建立督促提醒机制,定期推送主题党日活动计划,新认定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优秀组织生活案例评比展播。
三是突出实效盯“要事”。抓好信用村(社区)建设,拓展结果运用,推出25项涉农金融产品,上线“辅料贷”“粒子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上半年授信28.21亿元、用信12.09亿元;建立起多层次、多维度场景矩阵,市级达到23项。强化数字支撑,实现“一码通城”“一触即贷”。深化信用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平安创建、基层治理等紧密结合。抓紧“书记项目”实施,加强分类调度,建立晾晒评比机制,每月评出“红旗项目”和“蜗牛项目”;开展“书记项目云观摩”,广泛收集党员群众意见,提升项目实施效果。抓实“外联老乡”战略,建立市镇村分层联系在外人才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络慰问;面向桐城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组织招募企业科技副总;在清明节期间举办“智汇文都·共赢未来”资本论坛,邀请众多金融大咖相聚家乡,落户一批产业项目和基金项目。
四是锻长补短办“急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施挂职交流、体悟实训培养计划,组建“青年先锋营”组织年轻干部开展理论学习、擂台比武、风采展示等活动;招录公务员116名、事业人员311人,引进教育、卫生专业紧缺人才44名。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抓组织覆盖,成立快递、外卖送餐、道路运输等行业党群组织;抓阵地建设,打造“暖新‘桐’行·党群服务矩阵”,设置一批红色港湾、红色驿站、小哥食堂、停车驿角等,形成“8分钟党群服务圈”;抓作用发挥,把907名外卖、快递骑手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组建23支“红色骑手”义工队,志愿服务100余次。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抓好15个中央、省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在范岗镇开展强村带弱村试点,把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基层党建考核和“担当作为好支书”评选重要内容。上半年,有13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抓好上级反馈问题整改。理顺国企党委组织,进行规范管理;加大非公党建阵地、示范点建设力度,做实党建指导站;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和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工作;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大起底大排查,精简“小散弱”事业单位38个。
五是强基固本勇“担事”。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首次评定101人;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构建“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推行“红领”认证制度,首批发证45人;举办文都村社书记论坛、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擂台赛;推进人才“一件事”改革,设立人才服务专窗,整合人才服务事项;深化数字组工建设,上线信用村(社)积分管理、结果运用系统,投用“智慧编制”系统,更新干部综合信息系统,推进村(社)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经开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持续打造模范机关,严格落实“首题必政治”制度,深入开展“学提促”活动,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培育组工文化,提高组织工作效能。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大,重点工作推进还不够快,重难点问题破解还不够好等。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按照把各项工作干成一流、做到极致的要求,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以赴服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标准严要求组织轮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力以赴突破组织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坚持边摸索、边总结、边提升,对揭榜题目方案进一步细化,聚焦“小切口”,提高破题质量,争取变问题为品牌。三是全力以赴完成组织工作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信用村建设授信、用信分别突破40亿元、20亿元。加强党群服务阵地、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党建、非公党建水平。围绕“进十强”目标,坚决落实“发展退位、干部让位”要求,进一步完善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措施办法,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办好桐中120周年校庆等重大人才活动,加大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力度,加快组建人才公司步伐,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四是全力以赴加快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扎实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和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认真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一委两中心一改革”试点;加快数字组工建设,打造“数字组工矩阵”,强化数字支撑,推进流程再造,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