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您家有没有想要找工作的人呀?”
“李姐,接到让您汇钱的电话或短信,千万要多多留心,不要上当受骗啊!”
“赵大爷,您老退休人员认证搞过了吗?”
连日来,柏子桥社区党委深入开展“敲门行动”,社区工作人员坚持“扫楼”不留死角,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切实困难。
“全员敲”,织密“服务网”
“您好,请问您是柏子桥小区3号楼402室的业主李阿姨吧?您家门口楼道内堆放了不少纸盒、纸箱,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请您尽快清理!”每敲开一户门,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坐下来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向居民讲解水电气等方面的安全常识,引导居民及时消除室内外的安全隐患。同时,发放政策服务宣传单,用心记录居民的每一个诉求和每一条建议,还为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保洁、整理物品等服务。对沿街商户、手工小作坊等,社区工作人员在“敲门行动”中有针对性地宣传依法经营规定,排查消防设施配备是否齐全、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灭火器是否有效等情况,切实将各类安全隐患管控在源头、消除在现场。
这种“敲门行动”不仅推动了网格力量的下沉、精细化服务的前移,同时也高效发挥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同作用。
“重点敲”,织牢“安全网”
在“敲门行动”中,柏子桥社党委聚焦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安全生产、矛盾纠纷和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开展“重点敲”、进行“细密查”。通过面对面“拉家常”,仔细倾听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及时发现和化解邻里纠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同时,针对小区外经营的“九小场所”,在“敲门检查”中,坚持“发现一处、报告一处、整改一处”的原则,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同时,聚焦重点人群,建立定期与重点走访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进行“重点敲”,坚持每周入户,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困难,时刻关注健康;对于低保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定期敲”,坚持每月走访,了解他们家庭近况,并做好惠民政策的兑现;对于常年不在本地居住的困难家庭,社区工作人员分片包保,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线上敲”,对存在的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那些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随时敲”,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我一个人生活还可以,就是年纪大了,下楼不方便,平时多亏社区干部和隔壁邻居们的照顾!”敲门入户时,戏校南路南三巷5号楼501室的李大爷拉着社区干部严双燕的手聊家常。这位李大爷是位独居老人,因年高体弱,平时由社区工作人员与邻居帮忙照顾。像李大爷一样的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都是社区工作人员“敲门行动”的重点对象。
“反复敲”,织细“无忧网”
“跳广场舞的音乐声太大了,影响我家孩子学习”“这些垃圾桶成堆摆放,气味很难闻”“下水道又堵塞了,请找人疏通。”在“敲门行动”中,社区将解决居民反映的类似普遍性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对于一些棘手问题,社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坚持“反复敲”,多轮次、多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寻求有效解决办法,切实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行“收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一声感谢,代表的既是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也是社区工作者用真心、付真情、使真力的最美写照。“下一步,柏子桥社区党委将继续以‘三敲门’行动为抓手,深入了解居民需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切实让温暖进家门、更进‘心门’”。柏子桥社区党委书记潘小丽表示,“敲门行动”是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最有效途径,是实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服务目标的最有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