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立足持续助农增收这条路径,紧盯关键环节,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增收新潜能、用心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蹄疾步稳加快推进,有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番鸭养殖是大观区传统优势产业,如何围绕番鸭产业做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成为大观区近年来的重要课题,大观区围绕“一区一园”产业承载平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核心区1万平方米玻璃温室分拣中心投入使用。安庆永强家禽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首条标准化加工线投产。投资1.5亿元的柏兆记食品产业园、1.15亿元的竹木制品生产线、1.046亿元粮食烘储一体化及精深加工等5个项目纳入农业“双招双引”平台项目库。
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上,大观区围绕“看江豚品徽屯鸟”,着力发展民宿经济,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西江东坝、江豚保护基地建设,建成1000平方米西江民宿。推出集贤时空文创园项目,成为安庆网红旅游打卡地。
2024年,大观区海口镇畜禽资源化利用科技小院建立。科技小院是在“畜禽粪便高效资源化利用科技特派团”和“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基础上建立,通过“1个研发平台+N个基地和龙头企业”进行“虫菌互作”有机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安庆永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稼元农业、鑫机源等企业开展“定制化”技术服务,以大观区海口镇为中心,在安庆、马鞍山、滁州等地建立示范基地12个,累计建立农业种养示范区1300亩,研发和推广新技术6项,形成新产品9项,转化科技成果11项,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货架”。协办创办企业4家,提升种养殖企业肥料饲料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000万,带动养殖农户合作3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
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大观区坚定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将培育乡村本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各领域“乡土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大观区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08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50人。实施“大观工匠”人才培养计划,3名乡土人才获选“大观工匠”荣誉称号。建成省、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创业基地4个,入驻企业64家,带动周边居民就地就业1790人。
王接弟是安庆市稼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农艺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2024年获得“大观工匠”荣誉称号。自2014年以来,王接弟一直坚持以试验基地作为大课堂,收集种植水稻新材料、新品种(系)4000多个,通过连续多年观察记载不同品种及品系的差异,对试验的数据整理、分析,筛选出适宜本地的高产优质品种30个,为当地水稻科学种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多年来,王接弟在当地推广了20个农作物新品种,促进企业繁育良种100万公斤,转化科研成果增收500万元,推广新品种200多万亩,亩均节本增效200元。
农村发展健康持续
在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上,大观区推进海口镇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项目建设,广成圩圩外5个行政村并入市政供水工程,目前已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质达标率100%。
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0.55公里,建设皖河农场五一路支线0.488公里,农村道路养护工程11公里,全区累计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86.66公里。
积极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建成6个乡镇级养老机构,13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8家农村老年助餐机构。2024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274名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或探视服务。
开展控辍保学动态监测,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项目向农村倾斜,实施海口中心学校智慧黑板项目、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学前教育补短板工程等,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区17个行政村,共设置18家村卫生室,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此外,大观区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上,争取省市衔接资金434.59万元,实施项目12个,完成2025年乡村振兴项目库创建,入库项目75个。在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上,累计实施保婴村灵芝种植扩建项目、镇江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项目、巨网丝瓜络深加工项目等村集体经济产业帮扶项目8个,力争2025年年底将消除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经济强村占比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