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选出忠诚过硬好头雁、换出团结协作好班子、营造风清气正好生态、形成干事创业好氛围,12月8日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1岁,比上届下降6.3岁;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6岁,比上届下降7.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4.5%,比上届上升14.1%;“一肩挑”比例100%,比上届上升41.1%。
加强党的领导,把牢“方向盘”
筑牢责任链条。县委召开3次常委会议和5次换届工作调度会,县委书记遍访20个乡镇的重难点村,包保1个选情最复杂的村。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全程指导、定期调度、扎实推进。发放提醒函84封,签订换届责任书20份。
守牢政策关口。前置审核乡镇换届方案,下发换届选举流程图,明确换届步骤、主要环节。严把政治关和“十不选”负面清单,强化部门联审,否决15人。
实行严督实导。开展“常态化+问诊式”督导,成立20个督导组,全程督导各乡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盯紧抓实选委会组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等重点环节进行督导。
提前系统谋划,下好“先手棋”
坚持清底在先。采取“县级领导包乡走村入户+乡镇干部包村联户”方式,全方位下沉一线,全过程走访党员群众,掌握村情民意。
坚持研判在先。逐村(社区)研判选情,建立工作台账,实行精准指导,动态调整“红”“黄”“绿”色等级村,组成工作组到5个黄色村蹲点抓好换届工作。
坚持整顿在先。“一村一策”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对1249名村级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9个问题均按要求整改到位。
着眼事业发展,选好“领头雁”
优化队伍结构。聚焦“一肩挑”和“三升三降”目标,把好人选关口。提前劝退一批“看摊守业”干部,调整村级干部156人,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76人。按照每村不低于1人的标准配备267名后备干部跟班锻炼。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计划”,公开招考9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
增强班子功能。出台村级干部绩效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绩挂钩办法,吸引“能人回归”。累计选拔外出经商返乡人员287人,复员退伍军人181人,返乡大学毕业生97人,2名选调生进入“两委”班子。
扩大群众参与。逐村(社区)摸清家底,建立选民信息台账,采取在家选民“地毯式”走访、外出选民“立体式”动员、年迈选民“结对式”服务等方式,共登记选民53.68万人,选民登记率达92%。
防范化解风险,营造“好生态”
做实宣传引导。采取入户走访“说”、村村大喇叭“讲”、宣传条幅“看”、网站和公众号“宣”的“四位一体”模式,宣传换届纪律要求,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化解信访矛盾。成立一支由216名乡村振兴专干、22名第八批驻村第一书记、5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创新“一名党员、一名小组长、一名村民代表”组成的“三人小组”模式,化解矛盾纠纷。
严肃换届纪律。发放提醒卡2万余张,观看警示教育片102场次,开展谈心谈话1909人次,签订纪律承诺书6928份,换届选举工作人员纪律知晓率、乡镇党委与候选人谈心谈话、候选人签订纪律承诺书达“三个100%”。
适应新形势,谋好“后半篇”
实行精准有效的培训指导。开展一次廉政谈话和入职谈话,乡镇党委书记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同“两委”全体成员谈心谈话;谋划新任班子培训,指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申报认领基层党建“2022年书记项目”。
推行上马就干的履职担当。全面开展“开门一件事”,制定各乡镇村(社区)班子项目清单,树立“发展退位、干部让位”导向,建立村级干部干事和辞职承诺“两项”制度,倒逼干事创业。
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以村级联合党委试点为抓手,统筹整合农村发展资源,构建片区化、组团式乡村发展格局。将新当选的3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选进入24个村级联合党委班子,营造干事氛围。
风展红旗艳,奋进新征程。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全县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必将以强烈的实干担当、崭新的精神面貌,开好局、起好步,变“换中干”为“主动干”,奋力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的优势转化为全面实施“两区两中心”建设,向“挺进全省二十强”阔步前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