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要耐得住性子,不同于学生生涯,要一切为了群众”。回想第一次进村,村书记对我殷切地说道。近两年的时光,教导伴随着成长,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场景历历在目,我由衷地感到有幸至此,不负韶华。
初至基层,坚定信念信心。“咱们再去村民组做做工作。”这是村“两委”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村民组会议,就村内道路硬化、拓宽主干道路征求意见。因为涉及先进、跃进2个村民组,近50余户人家,由于部分道路狭窄、房屋建筑密集、村民遗留矛盾等情况,导致纠纷不易化解、问题久拖不决。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带着我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工作,有的村民面对我这个新生面孔,加之方言过重,不愿过多交流。我不禁面露退意,村“两委”看到后,安慰我道“道路问题是民生大事,一次工作不行,我们就多上几次门,以后村民会懂我们的努力。”
那段日子里,村“两委”同志们给我当起了翻译老师,在给我上语言课的同时,还不忘传授做好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组中大部分群众自愿多让出户宅面积,确保道路符合拓宽标准。为保障道路硬化到位,针对家境困难村民,村集体主动承担路面硬化费用,确保每户居民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虽然每天身上沾着灰、脚上沾满土,但这也让我直观地认识到,靠花拳绣腿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必须俯下身、沉下心,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才能干好农村工作。
扎根农村,携手共进成长。“以前这条路一到下雨天,变得可泥泞了,而且道路两边的臭水沟,味道可不好受......”每当走在村内何墩美丽乡村示范点,都会想起村民曾对我说过这条主干道的历史。初至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镇江村作为开展专项工作的重点村,时间紧,任务重。村书记要求村“两委”同志要时常在各自片区进行了解,通过宣传引导,使基层群众理解、支持家乡建设。
“小杨,下去走走?”成了“村两委”成员上班时间常说的一句话。下片区、写记录、做宣传,42个村民小组走访下来,让我感受到村民们的朴素憨厚和热心友善。在了解清楚改善村居环境好处后,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觉打扫起房前屋后。同时,组织志愿者活动,号召年轻人走出家门“大扫除”。我也自觉扛起党旗,穿上志愿者红色马甲,一起对清理道路沿线、当家塘周围杂草。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镇江村于2020年2月被认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年11月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我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化,也收获了个人进步和成长,让我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全面的想法、更高的站位,迎接今后的挑战。
闻“汛”而动,同心共克汛情。2020年夏季入汛时,由于连续降雨,乡镇多个堤段水位均超警戒线,防汛形势严峻。针对防汛堤防进行定点设防,村“两委”全员出动,严格坚持12小时倒班制度,积极号召村民合力上堤除险。“小杨,明天开始你就负责镇江与培文之间的轮渡人员转移,一定要确保人员安全。”面对大汛考验,作为党员的我深知不能懈怠。渡船每天五点开始摆渡,夜晚停渡,每天往返达30余次。在这次工作中,通过接送转移群众1500多人,救助物资达40多批,也让我感受到能够为防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我而言更是一次磨炼。
农村的广阔天地,经历的是点点滴滴生活百味。脚踏的每一寸热土,夹杂着青春成长的痕迹。近两年时光,无论是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基层治理,乃至现在的乡村振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面对人心所向、群众所愿、人民所急的问题上,实实在在感受到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最广泛、最坚实、最深厚的伟大力量。也让我开阔了基层视野,培养了为民情怀,提升了工作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将沉得下心、扎得下根,有幸至此,不负青春韶华。
(作者: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