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城路街道天后宫社区党委以“书记项目”为抓手,不断深化“党建+”模式,提升社区“邻”聚力,逐步构建“党组织领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织密党群同心、邻里相亲的幸福网。
织密“邻里网”,“暖”在人心。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科学划分“红色网格”,推动社区干部、在职党员和热心居民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引导辖区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领岗位,积极担任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和文明示范等多类角色,把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同时,积极挖掘文化达人与热心居民组建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社等文体团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10余次,让居民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增进友谊,有效推动“陌邻”成“睦邻”,持续增强社区凝聚力与文化活力。
搭好“邻里台”,“暖”在风尚。社区党委牵头定期开展“敲门行动”“邻里恳谈会”,系统梳理老人照料、儿童托管、设施维修等方面“服务清单”,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动态响应、精准对接,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平台——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及时传递信息、征集意见,线下依托“五彩百合民情议事厅”“夜话物业”座谈会等,邀请居民代表、党员等多方主体协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场地改造等公共事务10余次,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共商共办”,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办好“邻里事”,“暖”在实处。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微心愿”和“民生清单”机制,发动党员主动认领,整合多方资源推动解决。组织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困难家庭,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健康讲座、兴趣课程等活动,一桩桩暖心实事落地见效,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与邻里温情,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已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20余个,受益群众超100余人次,切实解决了一批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撰稿人:赵香宜;审稿人:杨京)